1968年漢陰縣各地逐步興辦了合作醫療站,開展肖采、自種、自製和自用中草藥的四自方式,以土醫、土藥、土辦法創業。1969年全縣各大隊辦起合作醫療站135個。1975年有赤腳醫生532人,衛生員275人,接生員292人,呈現出篷勃發展的新局麵。改革開放以後,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製,合作醫療站改為鄉村醫生承包,以中西醫藥為主,辦成村衛生所,擔負著農村的防病治病工作。

當興辦合作醫療站時,我也下鄉幫助建立,我的體會是必須解決三個問題。一是人,二是錢,三是當地黨政領導的重視。

一是人。關鍵是要選好赤腳醫生,要有熱愛醫療衛生工作的人,他就會千方百計克服閑難,把合作醫療當作具有改變農村缺醫少藥麵貌的事業來幹,就會不辭勞苦地日夜為病人服務。從防病治病中尋求樂趣,一定會把合作醫療站越辦越好,事在人為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高梁公社忠義大隊合作醫療站赤腳醫生歐常奉,能辨認當地中草藥500餘種,臨床使用得當,療效較好。1980年被省、地、縣授予先進赤腳醫生稱號,並出席全聞先進赤腳醫生大會。

赤腳醫生應掌握最基本的醫學知識和簡單的技術操作能力,能解決常見的小傷小病。在防病治病中學習,在臨床實踐中提高,邊幹邊學,邊學邊幹,最好能帶著疾病對照學習,這樣學得快,記得牢,用得上。

當然還應該通過對赤腳醫生的短期培訓,使他們達到一定的水平。縣衛校在這方麵付出了很大努力,我們對赤腳醫生經常輪訓,使其不斷提高。

我有一位學生住在深山老林的鼇頭山,畢業後回鄉辦起了合作醫療站,有次出診給一個腹痛小孩看病,看到他時痛時止,痛時大汗淋漓,在床上翻滾,甚至頭頂在床上,手按住右上腹部,病人說像針紮一樣痛。不痛時又玩耍如常。他經過檢奄診斷為膽道蛔蟲病,給以驅蟲藥等,病人很快治愈。從此在當地建立了威信,方圓兒工甩的病人都來看病,合作醫療得以鞏固和提高,要以人為本,選好赤腳醫生是辦好合作醫療的關鍵。

二是錢。錢是經濟基礎,沒有錢是辦不成任何事情的。原來建立合作醫療時,每人集資10元,在貧閑山區的農民這10元錢也拿不出來。三年自然災害所造成的後遺症還沒有恢複過來,加上文化大革命期間無人抓農業生產,農民們窮呀!少數人能集資,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合作醫療站需要配備簡單的醫療器械,和必需的常用藥,否則難以完成防病治病的仟務。赤腳醫生可采取半農半民,一方麵從事農業生產,以便維持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麵開展防病治病工作,合理安排時間,做到二者兼顧。然而條件較差的鄉村,赤腳醫生的生活無法維持,合作醫療難免虎頭蛇尾,勢必自牛自滅。

我的兒個學生身處高山峻嶺之中,他們都能采集大迓中草藥,不僅滿足了合作醫療的需要,多餘部分賣給藥材公司,也是一筆收入,解決了自己的溫飽問題。這種靠山吃山,以藥養醫的作法值得提倡。就是在今天經濟發展了,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永遠不能丟!

溫家寶總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建設,今年把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40%的縣,中央和地方財政對參加合作醫療農民的補助標準由20元提高到40元,中央財政為此增加支出42億元。到2008年,要在全閏農村基本建立新型合作醫療製度和醫療救助製度。這是山區農民的福音,盼望早日能夠實現。最好能對老少邊貧地區傾斜。

三是當地黨政領導的重視。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不斷提高,是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重要標誌,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是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胡總書記強調了黨對衛生工作領導的重要性,實踐證明一切工作必須在黨的領導卞進行,否則將一事無成。凡是當地領導蜇視合作醫療工作,不僅能長期存在,而且還不斷發展壯大。有一個赤腳醫生當地非常需要,然而家庭十分貧寒,當地黨政領導極力推薦,縣衛校有鑒於此,免去全部學費。為了解決他的生活閑難,我們讓他給學校幹些雜活,保證供應他的吃飯。並設法向民政局申請發給棉衣褲,縣長和老師們給他捐贈衣服,從而解決了他的溫飽問題,更加促使他刻苦學習。由於他文化程度低,在課堂上無法記筆記,他十脆用心記,課後老師再給輔導。通過兩年學習,畢業考試及格。他在看病時就想起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甚至連老師的舉止言談都曆曆在目。就這樣邊實踐邊觀察邊摸索,久而久之體會到如何辨證施治,對症下藥,因而治愈了不少病人,成為贅頭山上的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