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1 / 3)

元遺山《續夷堅誌》雲:“古人稱祝多雲千萬歲。國初種人淳質相祝,但雲百廿歲。自太祖收國元年乙未至哀宗天興二年甲午止,適得甲子兩周,是其讖也。”餘因憶清代北京俗語謂人之茸者曰“八代半”猶吾錫詈人曰“末代也”。乃有清自順治入關,傳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為八代(同治、光緒為昆弟行,合為一代)。至宣統三年而遜國,適合所謂八代半焉。

清室遜位時,民國政府訂立優待條件,清帝仍居大內,宮中用宣統年號,宮室、輿服、祭禮、婚喪一切禮儀仍用舊製,民國政府歲給優待費四百萬元。嗣以財政困難,優待費不能照給,惟以借貸典押度日。至甲子年十月北京政變後,即由民黨提議將清室劃除,派兵入宮,迫清帝即日遷讓。清內務大臣紹英師傅朱益藩商請寬限二日,不允,於是清帝帶同後妃倉皇出宮,移居醇王府。宮內各太監宮女完全驅散,珍貴物件均由民軍點收,並隨身服禦之物亦不及攜帶。三百年清室之運,自此告終。然較諸俄廢帝之下場猶為幸事也。

清代皇室私財無可稽考,惟其私有田畝則歸內務府會計司掌管,故猶可指數。皇莊田畝各有等第,盛京莊共八十六,一等莊三十五,二等莊十,三等莊八,四等莊三十四。山海關外莊共一百十一,一等莊六十六,二等莊四,三等莊二十,四等莊二十一。喜峰古北兩口外莊共一百三十八,均一等。歸化城莊共十有三。畿輔莊共三百二十二,一等五十七,二等十六,三等三十八,四等二百十一,半莊七十一。每莊設莊長一,瓜田菜圃置長亦如之。莊賦共地一萬三千二百七十二頃八十畝有奇。前清起自部落,入關以後頗能保持節儉,家法森嚴,不似前朝之奢侈。皇室經費隸內務府,特設禦用監,司其出納,後改為銀庫。每年度支除皇室進項外,若不敷用,則檄取戶部庫銀以濟之。乾隆中葉額定六十萬兩,然後世不能遵此歲額。至那拉氏秉政,用度無藝,祖製遂廢,如頤和園建築工程提用海軍經費三百萬,華侈埒於阿房,以致海軍不堪一戰。平日太後及帝禦膳,每日各二百兩,歸宮內禦膳房承辦,不與光祿寺事也。

世以光祿寺為天廚,實則光祿寺之庖廚但承辦外廷筵宴、壇廟祭祀及瓊林、外藩宴飲而已。至宮中則自有禦膳房、禦茶房,設尚膳、尚茶專官,隸內務府。禦膳亦但承應帝後,其餘各宮月給柴米蔬肉等錢,由宮女太監等承值執炊。宮中且有小市集,如蔬菜、魚肉、酒果及日用常需之品,備各宮采買。此等市集大都太監及內務府吏役糾貲開設。亦有點心熟食備早朝官之點饑。清朝禦膳定百二十品,每膳須設同樣蘭席,所謂吃一看二也。嘉慶、道光之間減為六十四品,鹹豐之季又損去半數,同治初元複減八品,僅存二十四品,且少於官場滿漢酒席之品矣,此蓋出孝貞皇後之意。孝貞崩,慈禧專政,複規定八十一品。內務府報銷太後及德宗膳銀每天各二百兩,另點心銀各二十兩,後宮減半,三宮日用膳費幾六百金,另添點菜不在其中。撤下之品均歸貧苦太監取去,已成慣例,禦膳房不計較也。嚐聞人言皇帝麵前數味尚可入口,再遠則餒敗惡臭矣。

複辟一役千秋自有公論,張勳以一武人而深明大義,功雖不就,誌實可欽。成敗論人,英雄短氣。張歿後某君挽以聯曰:“遺恨何窮,宗留守臨歿猶呼渡河,道路皆為流涕;公論安在,武鄉侯出師反書入寇,古今同一傷心。”沉著痛快,人人意中所欲言。此聯傳誦一時,亦足見普通人之心理矣。

有李太黑者原名成德,山東陽穀縣人,本係前清秀才,年約五十餘歲,複辟思想甚重。當張勳複辟時,太黑聞之喜甚,市香楮冥鏹赴關帝廟中許願,祝張成功。疏文有曰:“願周將軍揮大刀保張大帥,殲小醜。想關聖帝君立馬雲中,亦必助以神威也。”繼聞複辟失敗,懊喪不食者數日。太黑本有祖業田半頃餘,他人之入紅槍會者或為人所迫脅,亦或自為扞禦計,惟太黑則欲藉群眾之力,恢複滿清,故毀家人會不惜也。先是太黑將入會,齋戒沐浴,虔請乩仙問吉凶,乩判曰:“你是天上太黑星,來在人間放光明。橫行天下無敵手,隻怕遇著百萬兵。”自是遂改名為太黑,且一躍而為首領矣。太黑既為首領,乃至戲園中買一黃馬褂披於身上,車中供仲夫子子路神位及周將軍倉、張桓侯翼德畫像,車前黃旗書大清宣統年號,聲勢浩大,官軍披靡。及率大隊攻東昌,眾潰,太黑就擒,旋問統兵者為孫百萬,乃歎曰:“吾命休矣!乩仙早已示我矣。”

複辟失敗之前一歲,徐州開大會議,議複辟,各省軍民長官多派代表與議,均簽名於約,張勳被推為盟主。以為誌同道合,義無反顧,故隻帶兵三千入京,不虞其有他也。及馬廠兵起,鏖戰一晝夜而敗,逃入荷蘭營中。論者惜其鹵莽舉事,一蹶不振,然其事其人已足千古。視彼受祿清廷,身都將相,一旦倒戈,視故主為奇貨者,非但張羞與為伍,即視李太黑亦有愧色矣。

索倫種人其部落繁衍於黑龍江之北,風氣剛勁,長於騎射,性極敦樸。旅客有過其地者留宿氈帳共寢,處如家人,膳食不取貲,或饋以內地土產茶葉、手帕之類,始謝而受之。清室盛時,嚐征其兵平定新疆等地,現有過其地者,見其人仍服清朝冠帶,恭敬不怠,不知何者為共和也。奉軍中有所謂黑龍江騎兵隊者,善戰精射擊,殆即索倫兵歟?清代設有索倫領隊大臣,叛逆者之子孫發黑龍江披甲人為奴,固嚐優異之也。索倫人天性忠實而勇俠,能厚結其種人撫為我用,提倡軍事教育,洵為黃種後起之日耳曼也。索倫以北有所謂使狗鄂倫春、使鹿鄂倫春兩種族,其部落大小與索倫相若,其地早寒,鹹以鹿狗駕冰撬載物,馳行冰上絕速。其部落以所使之物而別稱之,本為清朝屬地,割讓於俄。今華人僑居其地者多豢鹿,視如牛馬,收其鹿之茸售於內地,頗獲重價。若狗皮則細軟而暖,吾人所衣之狐裘,大率為鄂倫春之狗皮也。

前清京師各部以度支部事最繁,人最多,而歲俸所費不過銀四萬餘兩,合銀幣六萬餘元。民國初年,有參事八人,四年乃有二十八人,其時歲費十二三萬元,漸增至二十餘萬。近日財政部每月所費需二十三萬元,參事至數十人,其他人員幾及二千,於是薪俸有積欠兩三月者。此外各部情形大略相同,教育部更窘。京師國立大學九校以特稅基金被截作軍餉,校費積欠甚巨。新年以來各校校長、教職員議決一致罷課,至今開學無期。京師首善之區,外人觀瞻所係,現象如斯,亦複成何體統?至若參謀部人員薪俸則已年餘欠發,京中警察亦欠餉半年。所異者宦途如此清苦,而獵官者猶若蠅之逐臭,是真別有肺腸矣。乙醜七月,客來自都,言有某部官吏攜其妻唱於十刹海,張一旗大書三行曰:“天下有道,我黻子佩;天下無道,我負子戴;天下混帳,我彈子唱。”此君失職不平,憤而出此,亦可憐矣。然幸有一技足以苟全旦夕。他如因薪俸久不發,典借俱窮,一身或一家自戕者又不知多少也。溯民國六年國庫,歲人尚有八千餘萬,自公債之策行,財部與銀行勾通,國庫歲入悉為公債局吸收以去,少數人享其利,多數人受其害,致演成今日之現象。論者但歸咎軍閥,仰知財閥之為虎作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