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2011年的時候,我給改版後的《南方都市報》寫了一年情感信箱。
說實在的,我真不適合這種題材,主要是我根本不相信情感專家。
任職女性雜誌多年,認識情感專家無數,我個人覺得在情感谘詢這個領域裏,好的是知心姐姐,壞的就是流氓神棍,統稱南北大忽悠。前者基本解決不了太多問題,後者除了騙點稿費和點擊率之外,有時還會造成二次傷害。所以接稿子時,我說幹脆就叫老中醫吧。反正治不了大病,也醫不死人,機緣湊巧了,還能整你個麵朝大海,春暖花開……大家都圖個樂嗬。
作為一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我個人以為大部分的感情問題就像感冒,百分之九十不需要看醫生,時間一到,自然解決。實在受不了,自然就會斬纜。扛得住,說明你倆緣分沒斷,外人無權說話。
而再細究下去,所有的感情問題其實都是性格問題。人的性格是不會變的,所以通常的情感問題,換人是最常見也最方便的解決方案。盡力去找適合你性格的人,也能湊合著過一輩子,但最高級的顯然不是這個,最高級的是換自己。可是這恰恰是最難的,也是最痛苦的。
人最難的就是麵對自己,你的原生家庭,你的成長際遇,你的家族基因都和你的性格有著密切不可分的關係。這事兒“若想弄明白,真要好幾年”。正本清源,涉及龐大的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曆史學、生物學……這事兒若想解決,恐怕也隻能靠自己,所謂的自我修行,其實歸根究底也不過窮盡半生之力來自醫。
所以,情感專家的存在有何意義呢?
我覺得他們就很像你在漫漫自愈路上的一根根燈炷,有一天你實在走不動了,也許可以找一根燈柱借借力。也許在最疲累的時候,你發現燈柱上刻著那麼一兩句話,恰好又對正自己的心事。一刹那間天搖地動,你的世界大放光明——這就是情感專家的用處,你的問題機緣已到,你需要一個人觸動那其實並不曾鎖上的門栓。
執求
我的生活裏,幫我抽動門拴的是我的朋友水木丁。
有一段時間,我非常想不開,我想不通為什麼這麼認真努力勤勞踏實,卻受到生活如此對待?為什麼我就過不上想要的那種風和日麗、平靜安寧、與子偕老的生活呢?水老師的回答是,不是你過不上,而是並非每一個人都非要過上。
又有一次,我又打電話跟水老師訴苦,她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了如下這麼一段話:“沒有什麼道理可講,我們生活在一個時代裏,就要承受這個時代的共運……什麼叫共運?比如你生活在戰爭時代,好好地坐在船上,被一發炮彈給炸死了,你說你找誰說理去……”
這一句話徹底地點醒了我,是的,你不要鑽牛角尖。是的,你不是一個人,隻要你不是毫無知覺的人。環顧四周,你會發現幾乎所有年過30歲的女人,或多或少都在經曆著那些心碎。她們從小倚仗的那隻刻滿愛情名言的小船突然撞上了時代的巨岩,砰的一聲,應聲而碎,孤身一人,扶老攜幼,這就算被時代給拋在了河中間。
從來沒有人教過她們遇上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辦?反正是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得,無人可依,也無理可講。有些人站在河水中間破口大罵,有人不幸就被衝進了生活的下水道……要想活下去,你就得靠自己。
如是
我想,這本書也許就是我的那一隻小船,我靠它涉河渡險,我靠它改造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