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 【老婆多了很麻煩】(2 / 3)

這邊魯肅倒是一驚。這孫策一直以來橫行天下,手裏能人山呼海聚,怎麼會突然來請自己作幕僚?還是先看看他的想法吧。於是說道:“將軍的好意,在下……”

看到魯肅沒有明確拒絕。孫策信心大增,說道:“以先生大才,豈能終身為商家?那樣的話不是要埋沒一輩子?相信先生定有自己的抱負。”魯肅微微一笑,也不說話。

孫策繼續道:“如今,亂世初現。若不能在這亂世中一展才華,豈不是枉費了這七尺之軀。孫策雖不才,卻也不願如此平庸一生,所以才有南征北戰一事。現在,曹操獨霸西北,劉備稱雄西南咱們東麵,何去何從,還要仰仗先生代為謀劃。”

魯肅聽了孫策的話,心思大動,他也料定孫策確實有了七、八成的把握,真要是輔佐他,就一定可以掌握大權。想到這裏,他不再猶豫,一下拜倒在地,說道:“子敬拜見主公,以後必將全心全意輔佐主公完成霸業。”

孫策早已樂得咧嘴大笑,連忙摻起了魯肅,說道:“有子敬相助,大事可成矣。如今戰事已停,日後如何發展,還要子敬教我。”

魯肅點了點頭,說道:“曹操北占中原,收複西北,挾天子以令諸侯,手下精兵猛將數十萬眾,未可輕圖。荊州劉備兄弟,扼守要衝,水陸通達,更加上手下眾人能力彰顯,也不是一舉就能消滅的,河朔山東地區,連年戰亂,人煙稀少,要想重振旗鼓,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可以辦到。勢必要休整多年,為大將軍計,莫過於養精蓄銳,最為上策。等到天下大事,起了變化,在揮軍橫掃天下,為萬全之策也。”

孫策有點不大愛聽,佛然道:“那要養到什麼時候?”魯肅笑道:“人生七十古來稀。曹操現年五十有餘,而將軍才20出頭,怎麼可能等不到機會呢?就算天下太平,難道曹操就不會老死麼?曹操一死,曹氏大軍,又何足過濾?”

…………………………………………………………………………………………………………

卻說孫策自從占據揚州以後,據住江東,廣納賢士,開賓館於吳會,命顧雍、張紘延接四方賓客。連年以來,你我相薦,人才蜂擁而來。有會稽闞澤,字德潤;彭城嚴畯,字曼才;沛縣薛綜,字敬文;汝陽程秉,字德樞;吳郡朱桓,字休穆;陸績,字公紀;吳人張溫,字惠恕;烏傷駱統,字公緒;烏程吾粲,字孔休:此數人皆至江東,孫權敬禮甚厚。又得良將數人:乃汝南呂蒙,字子明;吳郡陸遜,宇伯言;琅琊徐盛,字文向;東郡潘璋,字文珪;廬江丁奉,字承淵。文武諸人,共相輔佐,由此江東稱得人之盛。

曹操自從打破了梁郡與焦郡之後,意氣風發,頗為傲慢,派遣使者到江東,命孫堅派遣兒子入朝隨駕。孫堅猶豫未決,與孫策、張昭等商議。張昭說道:“曹操想讓您派兒子入朝隨駕,是牽製諸侯之法。如果我們不同意的話,恐怕曹操就要興兵下江東,我們的局勢可就危險了。”

孫策在揚州給孫堅寫信道:“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兵精糧足,將士用命,何必受他人的逼迫,而送人質給曹操呢?人質一入朝,我們就不得不與曹氏連和;他依仗著天子的名號,征召我們,我們就不得不聽從:這樣的話,則受製於人了。不如不聽他的,不送人質,靜觀其變。”吳夫人也勸孫堅道:“伯符說的很對啊。”於是孫堅就采納了孫策的建議,謝絕使者,不遣子。自此曹操有下江南之意。但正值北方未寧,無暇南征。聚集眾謀士商議道:“我欲引兵東取,誰人可做先鋒?”程昱勸道:“江東孫堅父子,地占國土一半,兵精糧足,急不可圖。”

賈祤也說道:“想滅孫氏,必須與劉氏聯手,然而我們剛剛和劉備劉表大戰一番,如果我們起兵打孫策,萬一劉備劉表兩個從荊州出發來打許都,也是為禍不小啊。”

曹操聽了,默然不語。曹丕勸道:“父親,現在的局勢,很明顯,誰先動,誰吃虧。不單單是我們不能輕舉妄動,劉備也一樣惹不起孫策,惹不起我們,他要是敢出大軍來打我們,孫策必然要從身後下手,打他的荊州,反過來孫策也一樣,雖然三股勢力裏,以他的實力最大,但是他的戰線拉的太長,想同時對付曹、劉兩家人馬,借孫策個膽子,他也不敢,況且揚州、徐州、青州、幽州等地方,都是連年戰亂,沒個十幾年時間,是恢複不過來的,所以,孫策也不會出兵的。”他看了看曹操,笑道:“似乎我們要過上十年的安穩日子了。”

曹操聽了,把鬥篷解下來,隨手丟在書案上,長歎一聲,頭也不回的往後宅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