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吾日三省”。人在一生中,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關鍵是你要懂得自省。隻有學會自省的人,才能成為自己的園丁;隻有善於自省的人,才能通過檢點自己的榮辱得失來激勵自己;隻有敢於自省的人,才能克服困難開辟一片新的天地,同時也重塑新的自我。
善於自省,讓你內心更豐富
《第五項修練》作者彼得?聖吉(Peter M.Senge)曾在書中提及:“成功者普遍具有自省(self-awareness)的特質。”意思是說,自省讓一個人更接近生命的本質,了解生命的意義,更懂得感恩與包容。
很多基督教徒每天都會禱告,是因為禱告讓他們心靈獲得平安,在平安中,心情沉澱下來,困擾、痛苦如塵埃般被過濾了,他們的眼睛也變得更為清明澄澈,能把自己與外在世界看得更清楚。其實,這就是一個自省的過程。在俗世運轉的軌道裏,我們的一生常像陀螺一般,在庸碌煩瑣中旋轉不休。小時候是念書、聯考、升學的壓力,長大後則為工作、業績、生計、家庭,疲於奔命,很少有機會停下來,好好想一想。
蘇聯的氫彈之父——安德烈?D?薩哈羅夫,也是放棄簡單思維的人,僅僅因為他這個專業者無法忽視的一個事實:“我開始覺得自己對由核爆炸造成的放射性汙染問題負有責任。事實
表明,核爆炸時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如果被地球上生存的上億人吸收將會導致幾種疾病的發病率增長和更多的嬰兒出生時帶有缺陷。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所謂的閾下生物效果,例如對遺傳的負荷者——DNA的破壞。核爆炸時產生的放射性物質進入大氣時,每一百萬噸級的爆炸力就意味著上千人成為未知受害者。這個最大殺傷武器的創造者最後得出的結論卻是:無論不公正和暴力在哪裏出現,都應當認為它是不正當的。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的封麵文章是《忽有芳鄰》,描述了普京總統一個。非常有見地的認識:導致俄羅斯威信下降的,並非西方國家的惡意,而是俄羅斯 自己的政治、經濟窘境。把自己從假想的危機關係中走出來,認真提升自己國民的尊嚴,這種見識恐怕是建基於對立的冷戰思維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的。
一個左右為難的作家,一個自我否認的物理學家,一個反躬自問的大國總統,在他們身上,可以輕易找到自知的譜係,這種自知的思維指向摒棄仇恨,更多地以人為本;我想,這個譜係也應大量存在於其他國家的作家、物理學家與領導者當中。它慢慢是人與人交流的最基本語彙了——如果不是過分樂觀的話。
古今許多大思想家、大作家、大科學家都是很重視對自身品德、言行進行省察的。魯迅曾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我自己。”
《魯迅全集》中有許多文章都是他進行內省的產物。而在與親友的書信中,他對自己的思想弱點更是直言不諱。如在致李秉中的信裏有這樣的話“我自己總覺得我的靈魂裏有毒氣和鬼氣,我極憎惡他,想除去他,而不能。我雖然竭力遮蔽著,總還恐怕傳染給別人,我之所以對於和我往來較多的人有時不免覺到悲哀者於此。”魯迅怕的就是自己靈魂中的“毒氣”和“鬼氣”會傳染給別人。因此,作者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內省,必須從嚴要求,要像魯迅那樣勇於剖析自己靈魂裏的“毒氣”和“鬼氣”,即思想深處的不良思想和性格中的弱點、錯誤。
勤於內省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並勇於改正缺點和錯誤。正如毛澤東所比喻的地要常常掃、臉要常常洗一樣,隻有經常清除各種錯誤的非科學的思想灰塵和微生物對我們思想和肌體的侵蝕,我們才能保持思想意識的正確和健康。
人的特質不同、天賦不同,無法用一個標準來衡量。
有時候,某些人看到別人有所發揮,似乎得到好處時,就心懷嫉妒,產生酸葡萄的心理,這也是沒有必要的。有一句老話說得好,人人頭上一片天,與其心懷嫉妒,不如將負向思維轉為正向的力量,認識自己、看清自己、活出自己。
一個有趣且引人思索的故事,有個父親麵對兩個頑皮又不聽話、經常闖禍又難以管教的孩子無計可施,他在深深的苦思中漸漸地省悟到:孩子的錯,孩子闖的禍,固然是孩子本人造成的,然而根子卻在自己,在做父親的身上。而要孩子改錯,首先自己必須改變教育的方法,假如要懲罰孩子,就必須首先懲罰自己。
於是他作出了一個勇敢而令人驚奇的決定:孩子再次犯錯後,他解下皮帶,不再是抽孩子,而是脫去自己的上衣命令孩子抽自己,抽輕了不行,抽少了也不行。孩子們驚呆了,又不得不服從。當他們含著淚水在自己父親赤裸的脊背上留下了道道傷痕之後,他們也下定了決心:立即改正自己。
這當然隻是一個極個別的例子。但事實上,一個進取的社會就和一個有追求的人一樣,出現問題,產生矛盾都是極其正常的現象,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所有心智健康的人應當都能夠理解,也不至於蠻橫地苛求;但是假如在問題和矛盾麵前抱著逃避、漠視甚至視而不見不予承認的態度,那肯定不是理性和良善的辦法,也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所能容忍的態度。
隻有學會自省的人,才能成為自己的園丁;隻有善於自省的人,才能通過檢點自己的榮辱得失來激勵自己;隻有敢於自省的人,才能克服困難開辟一片新的天地,同時也重塑新的自我。同樣,隻有懂得自省的社會,才是在麵臨種種困難和矛盾時依然能夠給予人們希望的社會;隻有敢於自省的政府,才是麵對重重阻力時也能獲得百姓理解和支持的政府。
敢於自省的人給人以值得信賴的感覺。健康的社會就像健康的人,善於在進步中不斷地反躬自省,並且以強烈的自我批判精神直麵現實,正視矛盾,然後竭盡所能地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相對於一個國家和社會,個人的力量常常顯得十分渺小。但請記住,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與周圍的人組成一個小的群體,假如每一個人都能敢於並且善於通過自省的力量將他所在的小群體引向更值得鼓舞的方向,那麼,我們整個社會的麵貌,我們國家的現狀最終就能得到令人欣喜的改觀。
學會自律,發揮個人潛能
無論是優秀的企業家,還是成功的領導者,都是善於自律的人。他們都具有這樣一個品質,那就是極其善於控製自己。他們很清楚自律者才能律人的道理,清楚以身作則的作用,所以他們在很多方麵都是一個行為的標準。這為他們樹立了威望,贏得了員工的擁護,同時也使得很多政策能夠很好地被執行。
比爾?蓋茨創建並壯大了微軟王國,被評為世界首富,他的項級成就,就是源於他的高度自律。
比爾?蓋茨隻是哈佛大學的一個二年級的肄業生,他不僅沒有計算機專業的博士學位,甚至連本科文憑也沒有獲得。但是,他卻成了“計算機革命的點火人,軟件的天才”,他是第一個靠觀念、智慧、思維致富的人。比爾?蓋茨的成功與他超強的自律能力是分不開的。正如他本人所說:“我個人以為,既然想要做出一番事業,我們就不能太善待自己,隻有自律的人,才能夠最後取得事業的成功。”
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工作和學習上,從不輕易放鬆自己。在中學的時候,他就靠自學、靠自己的鑽研,掌握了高深的計算機技術。
比爾?蓋茨的成功,再一次驗證了西方的那句諺語:成功需要1分天才加上99分血汗。比爾?蓋茨是科學研究者,也是企業家,令人欣賞的是兩個角色他都扮演得極其成功。
比爾?蓋茨出生於華盛頓州西雅圖市,自小家境富裕,他的父親威廉?蓋茨是一位傑出的律師,母親是華盛頓大學評議員及第一州際銀行董事。為了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將蓋茨送進管教嚴格的西雅圖湖濱私立中學就讀。也就是在這裏,蓋茨接觸到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兩樣東西——自律的品質與電腦。
自中學8年級起,蓋茨便從來沒有閑暇時間,經常坐在電腦桌前不知黑夜白天地從事電腦程序設計,經常連續工作十多個小時,然後吃一個漢堡,也不確定是中餐或晚餐,再趴在桌上睡幾個小時o他甚至可以免費為別人設計軟件,隻為了有使用電腦的機會。
1 975年的冬天,蓋茨從MITS的Altair機器得到了靈感,看到了商機和未來電腦的發展方向,於是就給MITS創辦人羅伯茨打電話,說可以為Altair提供一套BASIC編譯器。羅伯茨當時說:“我每天都收到很多來信和電話,我告訴他們,不論是誰,先寫完程序的可以得到這份工作。”於是蓋茨和他的同伴保羅回到哈佛,從1月到3月,整整8個星期,他們一直待在蓋茨的寢室裏,沒日沒夜地編寫、調試程序,他們幾乎都不記得寢室的燈幾時關過。最後,他們終於成功了,兩個月通宵達旦的心血和智慧產生了世界上第一個BASIC編譯器,MITS對此也非常滿意。兩個年輕人,當別人正在花前月下的享受生活的時候,他們卻為了自己的夢想,不得不用自己高度的自律精神,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事業中去。
一直到後來正式創立微軟公司,蓋茨也才19歲。公司剛起步的時候,衝勁十足、精力充沛的蓋茨和保羅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疲倦和勞累。他們在一間灰塵彌漫的汽車旅館中租用了一間辦公室,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旅程。他們擠在那個雜亂無章、嗓音紛擾的小空間中,沒日沒夜地寫程序,餓了就吃個比薩餅充饑,實在累得受不了了就出去看場電影或開車兜兜風解困。
蓋茨一直是一個以工作狂而著稱的人物,即使到了39歲結婚的時候,他還經常加斑工作到晚上1 0點以後,對於以前任何一個億萬富翁來說,這都是不可思議的事。盡管微軟公司一向以員工習慣性加班拚命工作而聞名,但那些工作得眼冒金星的員工還是心悅誠服地說,他們之中幾乎沒有誰能比蓋茨更能這樣嚴格地對待自己。
他每周工作差不多60個小時。雖然他每年能夠休兩周的假,但他還是會利用這個時間來看看軟件,以便能夠跟上現在迅速變化的形勢。比爾?蓋茨曾說過:“我熱愛我的工作,所以我也喜歡長時間的工作。”
他的人生哲學是:我要贏,贏就是我的哲學,贏的本身就是目的;他的目標是:向前,向前,充滿活力;他的風格是:永遠先人一步:他的膽識是:向萬有引力挑戰。這些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而這些所有的要素,全都靠嚴格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