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1 / 1)

心理學上認為,興趣是人對事物的真正關心,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或從事某種活動的一種精神力量,一種動力。興趣一旦被激發,人們會伴隨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誌努力,去積極地認識事物,因此興趣對我們的事業具有無法替代的促進作用。

哈佛大學的幸福課教授本·沙哈爾曾經遇到過一名律師,在紐約一家知名公司上班,拿著不菲的薪水,工作很努力,一周至少要幹60個小時,但業績並不理想,過得很不開心。當本·沙哈爾問他,在一個理想世界裏還想做什麼時,這名律師說,最想去一家畫廊工作。

“難道說,在現實世界裏找不到畫廊的工作嗎?”這名律師說不是的,但如果選擇去畫廊工作,一開始時收入就會少很多,生活水平也會下降。他雖然對律師樓裏的人很反感,但覺得沒有其他選擇。

為了金錢的保障,被一個不喜歡的工作所捆綁,他每天並不開心,沒有工作激情,自然也難有大的建樹。據有關機構統計,在美國,有50%的人對自己的工作不甚滿意。本·沙哈爾認為,這些人所以不能成功,是因為他們對工作沒有興趣,也沒有動力,而出現這一切的原因是他們太看重現實的物質與財富,寧願把自己的未來葬送。

一個人如果從事的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那麼他一定不會取得成就,在所有的商界名人,成功人士中,我們幾乎找不到這樣一個人,他說過不喜歡自己正在從事的事業,但是卻取得很大的成就。

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就有意於對哲學進行深入研究,可是這想法卻遭到父親嚴厲地反對。有一天他找了一個機會對父親說:“爸,我想要知道你為什麼是同母親結婚,而不是別人呢?”父親回答:“因為我瘋狂的愛上她了。”伽利略又問:“那你從來沒有考慮過其他人嗎?甚至沒有碰到更好的人嗎?”

父親笑著地對伽利略說:“這是不可能的,孩子,你知道嗎?當時家裏的長輩要我選擇另一個富有的女人結婚,可是我隻對你的母親一往情深,當初我追求她時,她是如此的美麗動人,我發現隻要沒有看到她,我就魂不守舍,幾乎無法自拔,我已不能沒有她……”

伽利略聽完父親的話,說:“這倒是真實,到現在還看得出來你們是如此相愛,可是,父親大人,我現在也麵臨了同樣的處境,除了哲學,我不可能選擇其他的方向,現在哲學是我心中惟一的渴望,我對它的喜愛,就像是您對母親一樣的不能割舍。”父親聽完伽利略的一番話後,答應了讓他從事哲學研究的工作。

這個故事中,伽利略巧妙的將“愛情”與“工作”進行了轉換,讓父親能夠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最終說服了父親。

隻有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才能達到瘋狂的狀態,才會全力以赴,才會把自己手邊的工作做好,做到盡善盡美,就是工作的意義。全身心地投入到你正在做的工作中,隻有這樣的對待工作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李彥宏曾通過百度的發展曆程告訴創新與創業大講堂的學員們:要做自己最喜歡的事,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因為這樣最容易成功。

因為對計算機行業的強烈熱愛,每天早晨起床,李彥宏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臉刷牙,而是跑到電腦上查看百度各個欄目的瀏覽狀況,是漲了還是跌了,如果跌了,就分析那是為什麼跌了。因為喜愛,百度的發展成了他生活的中心,成了支撐他生活下去的動力。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或挫折,他都會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輕易放棄,因為這是他喜歡做的事,因為喜歡,所以擅長,他不想讓自己的優勢被埋沒掉。並且,因為他喜歡的是通過技術讓更多的人更容易地獲得信息,讓社會獲得收益,所以他並沒有被那些更賺錢的項目,如短信、網遊等所誘惑,這些年百度沒走什麼彎路,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此。

一個人一旦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坐起來就會特別賣力,總是精神飽滿,渾身上下煥發活力,並且能偶愉快的勝任自己的工作。

要成功就做自己喜歡的事,這已經成為很多成功人士的一種共識。一次,巴菲特應邀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給學生做演講,當被問到成功的秘訣時,巴菲特大笑起來,他說其實自己也很普通,普通到與在座的學生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如果一定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他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愛的工作。巴菲特說自己很幸運——一既能做喜歡的事,還能賺很多的錢。這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試想一下,做你喜歡做的事,並有人付錢給你,這該多麼讓人覺得快樂。

一個人不喜歡自己所做的事,就一定不會在這件事上取得成功,因為如果他不喜歡,會輕視自己的工作,而且總是抱持應付差事的態度。無法從工作中享受到任何樂趣,遇到一點困難就會退縮,沒有成就,這樣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敬,這樣不僅對他的工作造成影響,還會對其生活產生影響。當一個人認為工作給自己帶來的是辛苦、煩悶,那麼他的工作決不會做好,而他的特長因為得不到展示和發展,也終將被埋沒。

所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吧,它能讓你更快的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