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橋”這所漢語學校,就坐落在這片韓國味極度濃鬱的“韓國城”裏。
這個學校是一座可愛的白色建築,共六層樓,是韓國當代著名設計師的作品,清新雅致,這個樓的一層是辦公室,還有老師辦公室和校長室,二層到五層是教室,六層是餐廳和娛樂室,可供老師學生休息活動使用。
在這裏學習的學生當中,韓國人居多,這些人裏有在京工作的公司職員,有專門來學漢語的留學生,更有家庭主婦,從幾歲的孩子到七十多歲的老人都有。
特別是主婦們,她們在北京也不用工作,主要的任務就是伺候老公、照顧孩子,每天在老公上班、孩子上學了之後,她們一般沒什麼事,很多人就來這兒學習漢語,順便認識一些新朋友,豐富一下生活。
學習漢語對她們來說很重要,沒有語言是無法溝通的,雖然這是“韓國城”,但大街上市場裏賣東西的都是中國人,不會漢語怎麼討價還價?別忘了主婦最喜歡買東西、最喜歡砍價。
學校可謂是美女如雲啊,男老師也有,可是稀有動物。
阿貓就在這所學校就職,教外國人說中國話是她的職業。
每個星期一早上,學校辦公室總是一片忙碌,新報名的學生們很多,辦公室裏說漢語的、說英語的、說韓語的、說鮮族話的,谘詢的、解答的、交錢的、收錢的、打印聽課證的、複印的、買書的……熱火朝天。
這是辦公室的情景,再看看老師們的辦公室。“嗶嗶嗶嗶”打卡的、寒暄的、為趕時間瘋跑的、坐著喝水的、吃早點的、聊天兒的、備課的……也忙得不亦樂乎。
九點前的早上就是這樣,特別周一的早上格外忙碌。
阿貓今天來得很早,不到八點半就到了。
上班的人都知道這個規律:越是住的遠的人來得越早,住的近的人反而來得越晚。住得遠就怕堵車,所以從家出來的也早,自然就來得早。住的近的人一般都這麼想:反正這麼近,著什麼急呀,怎麼也遲到不了,一般都是踩著點來。
阿貓來得早就是因為她住得遠。不到八點半就來了,在老師裏麵一般都是數一數二的早,她經常想:要是來得早多發工資就好了。
阿貓來了就打卡、看書、喝水,等別的老師來了,大家聊聊天兒,閑扯一會兒,上課的時間也就快到了。
“上課了,上課了!”不知道誰喊了一句。
大家不約而同的抬眼看看表:“喲,真的九點了,走了走了。”
“走吧走吧。”
“接課嘍!”
聽著怎麼那麼別扭,說得跟“接客”似的。
吃的、喝的、聊的都停下來了,大家紛紛站起來,夾起書、拿著筆、到飲水機上接一杯水,向各自的教室走去。
書,筆、水,這可是上課三大必備。
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阿貓正端著水往教室走,忽見一個人衝進來,“呼哧呼哧”地喘,衝向打卡機“嗶嗶嗶嗶嗶”狂刷。
“啊!差點兒遲到,8點59分40秒,天哪!”
“你這個美女,又差點兒遲到。”阿貓說了一句。
她衝阿貓笑了笑,“哎呀媽呀,喘死我了”
阿貓說:“受不了你了,上課去了。”
阿貓沒時間跟她玩兒。
剛才阿貓叫她“美女”的那個美女,是這個學校裏最搞笑的“家夥”,她的外號就是“美女”。
不知道誰是她外號的始作傭者,反正大家都這樣叫她,一開始她很鬱悶,經常給自己辯護,說自己才25歲,還沒男人呢,我們怎麼可以這樣汙蔑她,久而久之也習慣了,叫去唄。
一次,阿貓跟她一起去中關村逛街,坐電梯的時候,她像猴兒一樣地往上竄,一會兒就消失在茫茫人海裏了,於是阿貓站在下麵大喊一聲:“美女!!!!!”
果然管用,電梯上所有的美女都回頭。大夥倒沒忘了自個兒的性別。奇怪的是,回頭看阿貓的還有兩個男人,阿貓心裏暗笑:原來你也是女的呀。
回頭的人裏麵有個美女突然哈哈大笑,那個人就是“美女”,瘋瘋顛顛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