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資聰慧的好學女孩
居裏夫人的智慧和科學成就是舉世矚目的,她從小就聰慧過人,堅強好學,想要了解居裏夫人,就從她的家世開始吧!
瑪麗的父親斯科羅特夫斯基教授,是世代居住在華沙北方一百公裏處的斯科洛第的波蘭貴族,本來擁有上百畝的田地,但因動亂全都喪失了。好在瑪麗的父親畢業於列寧格勒的大學,因此得以在華沙中學擔任物理、數學教師,並兼任副督學的職位。
瑪麗的母親也是貴族出身,比丈夫還好學不倦。她是一所女子學校的校長,瑪麗就是在學校二樓的校長宿舍誕生的。
瑪麗有三個姐姐、一個哥哥,她是老幺。瑪麗出生在1867年11月7日晚上,在她即將出生那天,父親告訴大家:“孩子們,你們都過來。今天晚上大家要乖一點,假如你們都很乖,鳳鳥就會銜著一個小寶寶來送給媽媽哦!”
“哦,真的嗎?”長女羅莎睜著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問道。
原本趴在木地板上玩積木的約瑟夫和希拉,一聽晚上鳳鳥要帶小寶寶來,都驚訝得回頭看父親。才3歲的小布洛妮亞在隔壁的木床上睡得正甜。走廊對麵的房間裏,母親即將臨盆,由助產士照顧。孩子們都吵著讓父親講故事,但焦急的父親一心注意著對麵房間的動靜,故事也講得漫無頭緒,惹得孩子們頻頻追問:“後來怎麼樣了?”
突然,對麵房內傳來了一陣響亮的嬰兒哭聲,大夥兒都站起來,羅莎高興萬分地喊道:“爸爸,鳳鳥帶小寶寶來了!”
門開了,助產士捧著一個用毛巾包著的正不斷啼哭的紅臉寶寶。
“是個女孩。”助產士笑著說,並把寶寶抱給大家看。
“我太太還好嗎?”
“她很好,您不用擔心。”
“噢,那太好了。”
父親鬆了一口氣,對孩子們說:“你們看,因為你們很乖,鳳鳥真的把寶寶送來了。”三個小孩都很興奮地望著剛出生的小嬰兒。小嬰兒被取名為瑪麗,她深受父母和兄姐的寵愛,雖然身體瘦了些,可是很健康,她就在這個親情包圍的環境中慢慢地成長著。
在孩子們的回憶中,最高興的事就是住在鄉下親戚家。一到暑假,全家就離開酷熱的華沙,到鄉間和親戚們小聚,親戚們也很歡迎這些來自華沙的“城裏人”。
遠離都市塵囂,徜徉在森林茂密、河川清澈、空氣新鮮的大自然中,這樣甜美快樂的回憶,即使長大了,也難以忘記。瑪麗在結婚之後也經常利用周末舉家出遊,到美麗的田園漫步;如果經濟許可的話,有時也去山上、海濱度假,陶醉在大自然中來忘卻工作的繁重以及研究的疲勞。
瑪麗4歲那年夏天,父母帶他們到鄉間度假,當時布洛妮亞已經7歲,父親讓她開始認字;可是,布洛妮亞卻喜歡玩扮老師的遊戲,而且總讓妹妹扮學生。布洛妮亞裝模作樣,神氣萬分地把該學的功課都教給瑪麗學,才4歲的瑪麗也記性頗佳,隻要是布洛妮亞教過的,她一定不會忘記;不管怎樣考她,她都不會答錯;當然,除非布洛妮亞教錯了。這樣的師生遊戲玩多了,布洛妮亞漸漸覺得厭煩,倒是瑪麗始終樂此不疲,她常常催促布洛妮亞說:“姐姐,時間到了,我們來玩老師教學生遊戲吧!”
暑假結束的時候,父母把布洛妮亞叫到跟前,想考考她在暑假中所認的字。父親遞給她一本課本,要她朗讀。布洛妮亞讀得結結巴巴,站在一旁的瑪麗再也沉不住氣了,一把奪過姐姐的課本,大聲地朗讀起來。
正當她得意揚揚的愈念愈起勁時,突然驚覺大家正一言不發地看著她。那種沉默讓瑪麗害怕,不知自己做錯了什麼事。父母親眼中流露出的難以形容的神情,讓瑪麗以為自己要挨罵了,趕緊甩掉課本,哭著說:“姐姐,我不是故意的,對不起……”
母親緊緊抱著瑪麗,說:“瑪麗乖,別哭。你好棒哦,什麼時候學會了這麼多字?爸爸媽媽都在誇你呢!”
這件事後,瑪麗對念書的興趣愈來愈濃厚了,但父母親卻反對她這麼小就看書。這對教育家父母根據自己經年累月的經驗,小孩子過於早熟,有時並非是好現象。有時候,瑪麗捧著圖畫書向他們提問,他們都會設法引開她的注意力,並對她說:“瑪麗,你看,今天的天氣多好啊,到院子裏玩玩吧!”
瑪麗終於到了入學年齡了,這對從小就愛看書的瑪麗來說,是件多麼讓人雀躍的事啊!她每天早上都穿著白領漿得筆挺的藍色製服,拿著書包,連跑帶跳地趕到學校去。上課時,她那專注的神情就像是在跟誰生氣一樣,總是瞪大雙眼盯著老師,生怕漏聽了老師的話。她各科學習成績都遙遙領先,即使周圍的環境嘈雜不堪,她依然專心致誌,所以她的學習成績總是名列第一。
瑪麗的聰慧讓人驚訝,即便是艱深晦澀的詩,隻要聽過兩遍,她就能一字不漏的照背不誤,有同學不相信,還拿各種詩來考她,但她都能背誦自如。所以,同學們對她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為她天資聰明,隻需要別人三分之一的時間就能把學習任務完成。剩下來的時間反倒讓她感覺煩惱。
回答督學的問話
“鈴——”在教室的一個角落裏突然響起了一陣細小的鈴聲,接著有人小聲說:“來了,來了。”整個教室頓時騷亂不安起來。老師和學生們的臉色都變了。
站在講台上的老師趕緊把一些簡陋的印刷書藏起來,學生們也忙不迭的把波蘭文課本和筆記簿收好,讓五位學生匆忙地藏到學生宿舍的門板背後,然後,他們又立刻飛快地奔回教室坐定,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些工作在鈴響後不到一分鍾就完全做好了。不久,教室門打開了,一個短頭發、臉龐油膩、戴著金邊眼鏡的高個子男人挺胸闊步地走進來了。這是華沙私立學校的督學。跟在其後的校長,臉色蒼白得可怕,並流露著害怕和不安的神色,學生們看得清清楚楚。
校長擔心鈴響後不久督學就已進入教室,而師生們來不及把波蘭書籍收好。
現在每個學生的課桌上,擺放著布片、線圈、縫衣針,他們都在忙著做針線活!老師站在講台上正翻閱著俄文書,好像從剛才就一直在看著一樣。
看到這幕情景,校長這才鬆了口氣。
督學冷冷地掃視著全場,然後問老師:“這是一堂家事課嗎?”問話的語氣看似很平靜,但整個教室的氣氛很凝重。
“是的,今天有兩小時的家事課。”
“可是,剛才我好像聽到有人在念波蘭語。”
“不,剛才學生們在縫衣服,我一麵念俄國短篇小說給他們聽。”
督學神情疑惑地掀開了學生的課桌,結果裏麵什麼也沒有。校長和老師麵麵相覷,彼此流露出心照不宣的神情。督學如果看到他進來之前教室裏有過的那一幕景象,不氣瘋了才怪!
當時,整個華沙的人非但不能讀波蘭文,也不能讀波蘭曆史。督學也曾耳聞學校背地裏教波蘭曆史的事,隻是沒有抓住實據而已。今天,他來視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學校為了應付督學的突然襲擊,就在校門的門房裝置了暗鈴,隻要輕輕一按,細微的鈴聲就可以傳遍各個教室。
督學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神色很不高興,他對老師說:“你來叫個學生,我要問話。”每次聽到這句話,教室裏最緊張的就是瑪麗了。她坐在第三排,此時的她把臉扭向窗外,心裏不停地祈禱著:“神啊,不要讓老師叫到我!”
瑪麗之所以緊張,是因為她的俄文成績名列第一,甚至比老師還好;每當俄國督學前來視察,她都逃不過回答問話這一關。瑪麗的祈禱,神似乎沒聽見,因為老師還是叫了她的名字。
“瑪麗·斯科羅特夫斯基,你起來回答。”
她隻好渾身虛脫般地站了起來,低著頭,試著不去看督學的臉色。
“自凱瑟琳二世以來,統治神聖俄國的皇帝是誰?”
“凱瑟琳二世、保羅一世、亞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亞曆山大二世。”字正腔圓的俄語,從瑪麗的口中滔滔而出。
回答讓督學很滿意,但是他心中不免暗想:“如果她是波蘭人,俄語說得實在太棒了,也許她是在列寧格勒生長的呢!”他問瑪麗:“你是在俄國出生的嗎?”
“不,我是在華沙出生的。”瑪麗堅決地回答。
他又用懷疑的口吻繼續詢問:“俄國皇帝全家的尊稱,你知道嗎?”
“皇後陛下、亞曆山大陛下、大公殿下。”
“尊稱皇帝什麼?”
“陛下。”
“對本督學稱什麼?”
“閣下。”
一連串緊迫逼人的詢問毫不放鬆,瑪麗仍然對答如流,但下一個問題卻使瑪麗愣住了。
“統治波蘭的是誰?”教室裏一片沉寂,瑪麗閉口不答,因為她實在不願說出那個名字。督學以不愉快的口氣問:“到底是誰在統治波蘭?”校長和老師臉色發青,同學們也都神情緊張地望著瑪麗,督學的語氣,顯然已含有慍意。瑪麗麵色蒼白,好像在做無言的抗議。
督學怒視著校長:“你難道沒有告訴過學生,俄國最神聖的人是誰嗎?”校長噤若寒蟬,半晌都說不出話來。這時,瑪麗隻好心不甘情不地說:“是俄國皇帝亞曆山大二世陛下。”問話到此結束了。督學以蠻橫無理的態度讓校長開門,然後神氣地又進入了另一間教室,繼續做“督學視察”的工作。
失去親人的悲痛
從瑪麗記事起,一直很疑惑的事就是媽媽從來沒有親過她的臉。不光瑪麗,她的哥哥姐姐們也有這種感覺。
其實早在瑪麗沒出世時,她的母親就罹患了肺病,為了避免傳染,她的母親隻能把疼愛放在心裏。不能親吻自己的孩子,她心裏比兒女們更痛苦,她給自己另外準備了一份餐具,可孩子們還小,根本體會不到她的苦心。
瑪麗兩歲的時候,父親因為擔任副督學,全家一起遷入了公家宿舍,母親也辭掉了女子學校校長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料理雜務。母親氣質高雅,她每天起床總是先穿戴整齊,再開始為五個孩子忙得團團轉,誰也看不出她的病情在逐漸惡化,身體日益衰弱。操勞一天,每到晚上她就會不斷地發出無力的咳嗽聲。父親很了解她的身體,所以每次全家聚集晚禱時,他都會向神祈禱:“神啊!求你賜給她健康吧!”
瑪麗的父親雖然身兼副督學及中學教師二職,但還是常常為了五個孩子的學費而到處奔走籌措,所以瑪麗的母親隻好學做鞋子。她彎著腰做針線活兒,身體很難支持。
“瑪麗,你看,媽媽做的鞋子多漂亮,這是媽做給你穿的!”這一幕是瑪麗永遠不能忘記的。那時的她,還常常跨坐在父親的膝蓋上,看著母親縫鞋子呢!後來瑪麗回憶起來,那段母親為他們縫製鞋子的時光,還真是一段幸福的歲月。
後來,母親的病情更加惡化。醫生勸她離開華沙到鄉間療養。幾經磋商,母親終於決定由長女羅莎陪她到法國尼斯養病。臨走的時候,母親摟著瑪麗說:“瑪麗,要乖哦,媽媽去養病,等身體好些就回來,你要聽話哦!”
瑪麗點點頭,她以為母親很快就會回來。但母親一年後才回來,而且回來時,瑪麗看到原本高貴美麗的母親,竟變得如此消瘦、憔悴。瑪麗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她的母親!
從此,瑪麗一家的不幸就開始了。
1873年,瑪麗6歲那年的秋天,全家剛在鄉間度完暑假返回公家宿舍,準備為新學期的到來忙碌,赫然發現父親桌上有一紙公文。父親看過之後,神情驟變。原來,當局決定收回他們一家居住的公家宿舍,革除父親副督學一職,薪水也要減少。為什麼?父親心裏明白,因為他曾經當著俄國校長的麵袒護波蘭學生,所以,即便提出抗議,也沒用。從此,瑪麗一家人都得親身去體驗那種無國無家的慘境了。
當局催他們盡快搬家,倉促之下,他們隻好先搬到一個簡陋的小房子裏;一兩個月後,再搬到距離中學不遠的一幢小公寓內。但是,安身之後又將如何呢?薪水減少得不夠一家人的生活,隻得動用微薄的存款,轉眼間積蓄也沒了。瑪麗的父親隻好擔任了兩三個學生的家教,後來甚至增至十來個學生,還讓他們住到自己家裏。為了照顧這十來個學生,就得犧牲全家人共享天倫的機會,不但要撫育五個孩子,還要籌措妻子的醫藥費,父親心裏又累又痛苦。盡管生活如此困難,但命運之神仍沒放過這家人。
1876年1月,羅莎和布洛妮亞被同住的學生感染上了傷寒。環境經過消毒,病童也被隔離,一兩個星期過去了,但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瑪麗幼小的心靈中,感到一股恐懼。她向神祈禱:“神啊,求你趕快治好羅莎和布洛妮亞的病吧,求你了!”但禱告並沒有靈驗。某個星期三的早上,父親神情哀傷地把約瑟夫、希拉和瑪麗叫來,對他們說:“你們都到羅莎房裏去吧,小聲點,不要吵了她。”於是,他們三人跟隨著父親,走進羅莎的房間。布洛妮亞已被抱到隔壁,床上隻躺著羅莎一個人。
酷似母親的羅莎,瘦骨嶙峋、麵無血色,緊抿著的嘴仿佛含著笑意;她穿著純白的衣裳,雙手交握在胸前,閉著雙眼似乎在沉睡。
“啊,羅莎姐姐死了?”媽媽不在家時,羅莎最疼瑪麗,給她講有趣的故事,輕聲唱讚美歌,她就這樣死了嗎?這讓瑪麗不敢相信。
16歲的姐姐被放入棺木那一刹那的情景,深深地烙在了瑪麗的心上。那時的瑪麗才8歲,但她體會到了生離死別的悲哀。“神沒有聽到我的禱告嗎?”瑪麗把白色的康乃馨和洋娃娃放進姐姐棺木中後,嚶嚶地哭起來。
瑪麗記得羅莎出殯那天,華沙的天空一片陰霧,濃雲籠罩著大地,寒風刺骨。瑪麗穿著黑色披肩,父親牽著她,跟在靈車後麵。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與姐姐同行了。
母親的病情也很重,無法參加女兒的喪禮。瑪麗走在送殯的行列中回首一望,看見身穿黑衣的母親正倚靠在窗前抹眼淚。此後兩年間,母親的病毫無起色。已經上學的瑪麗每學期成績都得優等獎,母親總是高興地說:“瑪麗,你真棒。”
每天早上,瑪麗都要和女管家及希拉、布洛妮亞去教堂。這座教堂的建築風格與眾不同,大堂是以紅色石頭造成的,呈樓梯形,塔是四角形;教堂的影子映在河中,也映在華沙居民的腦海裏。
女管家帶著他們進入這座哥德式教堂,打開那扇厚厚的門,裏頭幽暗一片,高高的彩色玻璃窗上,繪有聖女像。教堂的正麵是高起的布道台,桌子上點有蠟燭,在燭影搖曳中,隱約能夠看見布道台後麵那金黃色的十字架。這座教堂坐落在米亞斯特廣場,跟繁華的街景比起來,它仿佛是另外一個世界。沒到這座教堂,瑪麗覺得神似乎就在她麵前。此時,女管家、希拉、布洛妮亞、瑪麗一起跪在布道台前的黑色地毯上,低頭輕聲向神祈禱:“神啊,請保佑我的母親,讓她的病快快痊愈吧!”
漫長的寒冬過去,又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後來,梅花凋謝了,蘋果花含苞待放,隨著輕風,5月來臨了,五六月份是波蘭氣候最宜人的季節,蒼穹一碧如洗,陽光灑滿了大地。家家戶戶都門窗大開,任清風和陽光飄滿屋子;還有一些悠閑的人在屋外曬太陽。公園裏花朵萬紫千紅、爭奇鬥豔,小鳥也高興地唱起歌。
但對瑪麗一家來說,今年的冬季特別長。
曆經嚴冬,瑪麗母親的身體越發衰弱,隻能靠著暖爐,無力地坐在安樂椅裏,什麼活兒都做不了;食欲驟減、臉色極壞,總是不停地痛苦咳嗽著。醫生也隻是提醒家人要多留神,沒有一句讓他們安心的話。
身體羸弱的母親,有一陣子突然精神大振,這或許是回光返照吧?瑪麗的母親知道自己就快要離開她所摯愛的子女了。外麵的天氣很好,但是瑪麗家的門窗卻緊閉著,好像有一股比嚴寒更沉重的空氣籠罩著他們。
1878年5月9日早上,距羅莎過世後兩年。醫生為母親診治後,說道:“祈求神的祝福吧!”然後起身,把位子讓給了牧師。
父親、哥哥、姐姐和瑪麗,全都圍在母親床前。在這最後時刻,母親看起來有一股淒惻的美。她伸出骨瘦如柴的手,與家人一一握別,當她最後握住瑪麗的手時,她哭了,淚水悄悄地落在了枕頭上。
“瑪——麗——”母親似乎用盡全力才喊出來。
瑪麗不禁淚如泉湧。她想喊“媽媽”,但是聲音卻哽在喉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而後,母親又環視家人,輕輕地說:“我愛你們……別了……”說罷,就安詳地閉上了雙眼。
全家人都哭了。哀傷的哭聲,回蕩在房中,瑪麗緊握著母親的手不放。“啊!羅莎姐姐走了,現在連媽媽也走了,神為什麼不理會我的禱告?還是把她們從我身邊奪走,我不再信神了!”10歲的瑪麗,由於生離死別的痛苦,不禁萌生了對神的反抗之心。
憂傷的金牌得主
為了能早日走出妻女死別的哀傷,瑪麗一家又搬了一次家。
他們搬到了一幢法國式的宅邸,環境幽雅,瑪麗的同窗好友卡嘉也住在附近。卡嘉的母親對失去母愛的瑪麗很同情,經常為她們準備巧克力點心,等她放學回來時和卡嘉一道吃。
每天早上,瑪麗一定會來接卡嘉上學。卡嘉的母親一見瑪麗就說:“早啊,瑪麗。卡嘉正在穿鞋呢,你稍等一下吧,我幫你整理整理頭發。”
小小年紀的瑪麗就失去了母愛,雖然有姐姐布洛妮亞每天幫她梳理,但是畢竟也還是個小孩,怎麼整理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