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三兄弟

19世紀初的音樂搖籃維也納,海頓、莫紮特、貝多芬的音樂浪潮過後,又冉冉升起了一顆光輝璀璨的音樂新星,他就是弗朗茨·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是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他僅僅活了31年就溘然長逝,但留給了我們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歌唱劇以及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他作品。如此驚人的創作數量,他被人們譽為“歌曲之王”。他創作的曲目當中,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聖母頌》《菩提樹》《鱒魚》《魔王》《野玫瑰》《小夜曲》,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之旅》等。

想要了解這位藝術家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曆,就要從舒伯特小時候說起。

那是一個秋日宜人的午後。

三個少年在維也納郊外的大街上急匆匆地奔走,三個當中個頭最高的少年示意另外兩個少年,前方就是目的地。

於是,他們停在了一幢寬敞的大房子麵前。

走在最後、年齡最小的少年遲疑了一會兒,隨後首先走入了大門。

他們邊走邊看,走到院子當中的時候,年齡最大的少年忽然對另外兩個說:

“這裏就是你們出生的地方。”

猛然看去,三個人的相貌長得很相近,其實他們本就是兄弟,年齡最大的9歲,其次7歲,最小的6歲。

“我仍舊清楚地記得,當我在二樓透過窗戶看風景的時候,外麵十分美麗,而且還可以看到兩個教會的塔並排著,乍看上去離家裏很近的樣子。”首先說話的是7歲的卡爾。

卡爾剛剛說完,9歲的費迪南德接著說:

“嗯,之前你來過一次了,但弗朗茨是第一次過來。”

“是的,我是第一次來。我真的出生在這裏嗎?”

6歲的弗朗茨·舒伯特環視著四周,對這裏沒有一絲印象,不過他的腦海中似乎閃現出一些事情,他抬頭看了看前麵的兩個房子,指著問道:

“那麼我們是什麼時候搬到新家去的呢?”

“就在前年啊,也就是1801年。人們都說,現在是新的世紀了,所以房屋和生活也都要換成新的。”

兄弟三人就在院子當中熱烈地談論著,而且時不時指著他們出生的那棟房子說著什麼。這時候,院子當中的三棵楓樹的葉子已經悄悄地變成了紅色。

院子當中有樓梯,扶手上的油漆早就掉了,隻能看到鐵鏽,這裏似乎很久沒有人居住了。在樓梯的陽台左麵,5個透明的窗戶並排著,好像5隻眼睛在看著這個世界一樣。

“你們好!怎麼是你們啊?真是稀客,你們是舒伯特先生的兒子吧?”

聽到背後有人說話,他們3個同時回頭,發現在院子另外一邊的二樓之上,有一個胖得可愛的婦人正在笑吟吟地盯著他們。

“請問你們有什麼事情必須要過來嗎?你們的父親叮囑你們什麼了嗎?那個最小的孩子,不是弗朗茨嗎?什麼?你都已經6歲了,上一年級了啊?時間過得真是快。你們大家都還好吧?家裏一切都好吧?什麼?現在你們竟然有5個兄弟姐妹了啊?你們兄弟姐妹當中最小的是妹妹吧?小女孩一定是最可愛的了!”

兄弟三人看著這個女人一直在不停地嘮嘮叨叨,有些厭煩,急匆匆地穿過院子,回到了大街上。

“剛才一直說話的大嬸是誰呀?”卡爾很好奇地問道。

“剛才那個是咱們之前的房東,她最嘮叨了……嗯?弗朗茨像是有些難為情了。”9歲的費迪南德回答。

舒伯特走在哥哥們的前邊,他輕聲地唱著歌曲。他一邊用鞋尖不停地踢著街邊的小石頭,一邊哼唱。

19世紀初期,這條馬路雖然還是屬於首都維也納的管轄範圍,但距離維也納很遠。所以,在這條馬路上來往的交通工具,大部分是一些郵政和載客的馬車還有人們騎乘的馬匹。

在馬路的另一側,有很多的空地。

“費迪南德哥哥,我們到底有幾個兄弟?假如一個都沒有死的話,一共是幾個?”

舒伯特忽然想起剛才那位胖胖的房東阿姨的話,回頭問著。

“這麼跟你說吧,我是第10個,而你是第12個。而且,咱們下邊還有兩個妹妹,但隻有特麗莎活了下來。這一共是幾個人,你可以自己算算。”

卡爾接著說:

“這也就是說,從大哥哥到費迪南德哥哥之間的哥哥們都沒有活下來。之後就是我,我的下麵是弗朗茨,最後是特麗莎,現在一共有5個人……”

卡爾腦子有些亂,開始扳著手指頭算,這時候聽到舒伯特說:

“假如全部都算上的話,共有14個人。”

“嗯,你算得很對,弗朗茨。”哥哥費迪南德誇獎著舒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