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328年,在中國曆史的悠悠長河中並不引人注目,可在元朝的大事年表中卻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
這年七月,大元帝國第十位帝王也孫鐵木耳在大都(今北京)去世。元廷內部旋即爆發了帝位之爭。也孫鐵木耳生前所立的皇太子阿速吉八,隻有九歲,這時正在上都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閃電河北岸)。簽書樞密院事燕鐵木兒依靠武力擁立已故的武宗次子圖帖睦爾在大都即帝位。同時,丞相倒剌沙等人在上都立阿速吉八為帝。上都與大都形成對峙的局麵。經過一番激戰,燕鐵木兒獲勝,攻入上都,倒剌沙奉皇帝璽綬投降,阿速吉八“不知所終”。圖帖睦爾就是曆史上的元文宗,這一年即天曆元年。
在蒙古貴族統治集團為爭奪最高權力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在河南行省安豐路的濠州鍾離縣東鄉(今安徽鳳陽東北)一座破舊的二郎廟裏,誕生了大元王朝的掘墓人。
農曆九月十八日,正值秋高氣爽的農忙季節。中午時分,鍾離縣東鄉一位貧苦佃戶朱五四的妻子陳氏,在去給下地幹活的丈夫和孩子送飯的路上,突感腹中疼痛,她意識到自己快要生了,就找了個破廟,結果在那裏生下了一個男嬰,就是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家裏很窮,孩子的名字是按照父母的年歲或兄弟排行起的,當時朱五四的哥哥朱五一已有四個兒子,分別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他自己有三個兒子,分別叫重四、重六和重七。於是,朱五四夫婦倆為這個孩子起名叫重八。重八後來改名為朱元璋,字國瑞。
朱五四的祖籍原在沛縣,那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朱五四的祖先從那裏遷了出來。到朱五四的父親朱初一這一代,他們逃荒到淮河岸邊的泗州盱眙縣(今江蘇盱眙縣),並在那裏定居下來,由於勤勞日子漸漸好過起來,朱五四跟他的哥哥都娶了媳婦。但是好景不長,朱初一得了疾病死去,剛有了點起色的家馬上悠垮掉了。五四兄弟隻好攜家帶口,再次流浪。先後到過靈壁、虹縣(今安徽泗縣),最後移居到鍾離的東鄉。
朱元璋有兩個姐姐三個哥哥。大姐早在元璋出生前,就嫁了人,婚後沒多久就染病死了。二姐嫁了個漁夫,叫李貞。大哥也好不容易才娶了親,二哥、三哥因為家裏窮,娶不上媳婦,隻好去做倒插門。元璋十歲那年,全家搬到西鄉,租人田地。沒幾年,地主將土地收了回去,朱五四又遷到太平鄉的孤莊村,給地主劉德當佃戶。經過如此這般的折騰,朱元璋家裏仍然很窮,連自己的地都沒有,隻能租地耕種。
有人把劉邦與朱元璋相比,說兩個人都是布衣出身,但劉邦是中農階層,還做過秦朝的亭長。中國曆史上真正布衣出身的恐怕隻有朱元璋一人了。
二
因為朱元璋在家排行最小,所以很受父母寵愛,雖然生活很苦,父母還是把他送去念了書,但由於交不起學費沒幾個月就輟學了。朱元璋的母親一生勤懇,給朱元璋的影響很深,她經常給兒子講他的父親即朱元璋的外祖父英勇抗元的事跡,從小就在他的心裏埋下了仇視元朝統治者的種子。
朱五四一家是劉德的佃戶,男人種地,女人做雜活,朱元璋也為劉德放牛。給劉德放牛的還有周德興、湯和、徐達等小夥伴。夏天,他們將牲口趕到村外水草茂盛的地方放牛,然後大家一塊玩裝皇帝的遊戲,朱元璋常常搶著扮皇帝,他把棕葉子撕成細絲,紮在嘴上做胡須,找了塊水車板頂在頭上作平天冠,往土堆上一坐,讓小夥伴們給他磕頭,山呼萬歲。
一天,他們正在放牛。忽然電閃雷鳴,立刻大雨傾盆而至,他們躲進了山崖下。他們都覺得餓了,議論著吃的東西,這時朱元璋牽了頭小牛犢,對大家說:“這不是有現成肉嗎?不吃白不吃。”說著動起手來捆牛犢,大家明白了他的意思,也都上來幫忙,很快,就吃上了香噴噴的牛肉。吃完後,天也放晴了,要回家了,但是少了頭牛,不好向地主交代,大家都害怕起來,有的都嚇哭了,還是朱元璋冷靜,他說:“不怕,咱們就說下大暴雨,山裏裂了條縫,小牛犢掉了進去,拉不出來了。”結果事情就這樣遮掩過去了,從此,朱元璋在小夥伴們的心中也樹立了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