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果然好計策,驕兵之計,最是難防。”翟泉由衷讚道。
“驕兵之計再加上疑兵之計,十餘年的謀劃,終於快到了收成之時。”上官無妄哈哈一笑,再道:“今日夜已深沉,你便留在我這別苑歇腳,在這裏等候我明日早朝回來;然後隨我一同趕往岩州,我有重要事情吩咐你去做。”
“是,侄兒領命,那侄兒先去歇息了,丞相也早些安寢。”翟泉行了一禮,起身離去了。
次日早朝,吏部提出議事,說西州推薦一民間賢才江鬆袏,此人有安邦定國之誌,經天緯地之才,西州願意舉薦此人為西州刺史,以補多年空缺。
這個江鬆袏,雖然才華甚高,但畢竟隻在陳州一地活動,京師人卻少知此人賢名,所以紛紛心中嘀咕。不過眾人也知道,西州的事皇上很少幹涉,基本說啥就是啥了,隻要當朝丞相上官無妄不反對,這事就算成了。眾人當官久矣,各個老奸巨猾,又豈會站出來反對?
上官無妄等心中早有計較,自然也不會反對,隻是由上官無妄親信吏部尚書王琨上來稟告,說西州除刺史常年空缺外,還缺少一職,希望朝廷派人頂上。此職為判司,是主管諸曹參軍官員的首領人物。王琨的意思說的含糊,但眾人也都聽出了他的意思,說西州常年鎮守一方,獨斷專行,排擠朝廷指派官吏,所以如今朝廷有意插入一員,幫助監管西州。
這個事眾官都聽出來了,當今皇上和辰也不是傻子,自然也心知肚明,不過此事上官無妄等早與他達成默契,他自然不會反對,便問道:“那依王愛卿之意,由何人頂上此缺?”
“微臣以為,西州乃邊境要塞、西部大州,尋常人等是很難駕馭這西州群豪的,非得派出一名有膽有識、對朝廷又忠貞不二之賢才方可勝任,微臣舉薦一人,乃水州將領胡奎林。此人乃丞相門生,熟悉西邊人事,曾在收服水州一事上立過大功,有勇有謀、精通軍政,是擔任西州判司的絕佳人選。”
和辰聽罷,看了看一旁侍立的上官無妄,問道:“上官愛卿,這胡奎林是你門生?你如何看此人?”
上官無妄上前一步,說道:“啟稟皇上,這胡奎林確實是微臣弟子,其本是水州之人,昔年曾到京師,拜入我門下,學習兵法政務等事;微臣不才,向來以提攜後進、教書育人為己任,收了不少門人,這胡奎林能在微臣數百弟子之中脫穎而出,已足見其才幹非凡。此人雖是微臣弟子,但本著舉賢不避親的原則,微臣認為此人還是可以推薦往赴西州上任的。”
和辰點了點頭,再問眾臣:“諸位愛卿,你們有何意見?我尤其想聽聽中書令金愛卿的意見。”這個中書令就是中書省的頭目,姓金名鬆,字抱石,也就是馬春好友中書侍郎班飲的頂頭上司。
金鬆如今年歲已有六十之餘,滿頷白須,但是紅光滿麵,人挺精神,真是鶴發童顏,人見人羨。他聽到皇上叫自己名字,也走出隊列一步,答道:“啟稟皇上,微臣曾聽言,說丞相和西州羅建將軍曾有過齟齬,也一度擔心他會挾私報複;但上趟西州擅專,命主簿趙因代理州務,丞相不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替羅將軍說了些好話,讓微臣驚訝之餘,也頗為讚賞,足見丞相度量,絕非因私忘公之人。當時各位都在場,也應該聽得真切。所以微臣以為,上官丞相舉薦賢才,往赴西州上任,該是合情合理。舉賢不避親,說得真好。”
眾人紛紛附和,隻有班飲等少數幾個不服上官無妄之人,才在心裏暗暗歎息了一聲,班飲更是暗中嘀咕道:這老家夥,真老糊塗了,上趟上官無妄這老奸明明是在做戲,卻瞞過了這許多朝廷重臣。你中書令可是朝廷一等一的大員,咋也這麼糊塗呢?
班飲這邊暗自嘀咕之際,那邊和辰又發話了:“既然諸位愛卿都不反對,那朕也就準奏了。禦封胡奎林為西州判司,即日上任。”
“謝皇上恩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上官無妄帶頭,三呼萬歲,叩謝隆恩。
再廷議雲州、岩州等數事之後,早朝結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