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趙因這麼定計,也是出於無奈。那上官無妄的手段也極是難測,與其天天防範,做那些防不勝防的事,還不如索性出招,逼其現形,這樣他們才有勝算,畢竟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嘛。否則一直被動接招,遲早會方寸大亂。
趙因的計策分為很多個環節,其中三條便是“悅君聽”、“建新兵”,以及“惑敵情”。
“建新兵”比較好理解,就是由歐陽楓雪、薛紅梅等人,協助王誠建立幾支新兵部隊,這幾支新兵部隊,包括由歐陽楓雪掛帥、紅梅為副帥的“紅袖營”,以及王誠親自督統的“工兵旅”等。
所謂工兵旅,就是從一些懂得一些諸如木工、泥瓦工等技藝的百姓中招募士兵,組建的一支特殊部隊,他們平時負責一些諸如城建等工作;戰時則亦披掛上陣,起到特殊作用。
至於紅袖營,則全部由女子組建而成,全營有統一標識,全部在袖口繡上紅纓,按照特殊的方式,訓練成一支新穎兵種;當然,這可不僅僅是為了好看,而是要起到某種特殊的效應,此是後話,暫且從略。
這些新兵種的成立,一來可以解決一些就業問題,化解部分因為民眾激增帶來的隱患;二來也確實擴充了西州的軍容,提升了西州軍馬的戰鬥力;而且在一舉兩得的同時,也有意無意製造出了一種微妙氛圍,讓有心人看在眼裏,會增加了對西州“威脅論”的認知。
“悅君聽”,顧名思義,就是製造一些形勢,給朝廷上達一些特意炮製的言論,表麵上讓朝廷聽著很舒服,很悅耳;但仔細推敲起來,卻給了人一些可以鑽空子抨擊西州的機會。
這同樣是由一組計策連環組成,比如趙因跟江鬆袏商議之後,成功說服了江鬆袏,讓他同意擔任西州刺史一職;然後由羅建呈文,遞交朝廷,這些文書則交由別駕元熙、長史尚德、司馬金逸等人共同擬定;而且不光是要彙報此事,更安排了許多其他方麵的內容,由眾人簽好名字,表示這是西州軍民的共同意思,然後安排人送往京師;讓正在京師潛伏的馬春安排好時機,呈交給吏部,再上交當朝天子。
至於“惑敵情”,則更是複雜了,其實“建新兵”和“悅君聽”以及其他一些計策,都是這個“惑敵情”的部分組成;但有些計策可以放到明麵,有些則不能說出來。能夠說出來的,就是趙因要小題大做的“惑敵情”了。
比如,趙因讓羅建委派一名官員,去鄰近的哲州、以及新成立的水州,以祝賀為名,獻上賀禮,並做一些別有用意的舉措。
又比如,另行委派官員,往赴北疆的狄狨,表麵上打的是團結周邊民族的旗號,實際上則是為了加大絲綢之路貿易的保障力度,增加與西域各國的經濟往來,以增強西州的經濟實力和影響力。這放在有心人眼裏,也同樣會增加對西州的防範之心,亦是“置之死地”的一個部分。
另外,羅建還讓趙因呈遞另一份文書,奏明此番出征水蠻,西州眾人的大小功勞,並奏請聖上希望能犒賞三軍。這文書既有邀功自賞的味道,但是又在文書中盛讚天子聖明,以水州成立之創舉,將屢屢反叛的水蠻之亂徹底平複,等等等等。反正就是怎麼好聽就怎麼說,極其拍馬逢迎之能。
要知道羅建向來剛直,可從不幹這樣的溜須拍馬的事情,這中間要如何措辭,才不至於顯得過於突兀,這就需要煞費心思了,不過這樣的文字功夫,江鬆袏和尚德等人都最為擅長,以假亂真,倒也不會太為難。
表麵上要“置之死地”,其實卻是要“而後生”,這一連串的計策施展開來,必然會起到讓上官無妄難明西州真相的效果,他一時慌亂,必定要采取新的措施以對付羅建,那原本深藏不露的狐狸尾巴,就多半要露出來了。
對羅建也好,對上官無妄也好,這也都是個兩難的選擇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