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詩意的敘述——讀盧石華劇作集《鳳毛麟角》(1 / 1)

張江平

一個來自浙江的異鄉人,在動亂歲月插隊西溝數年,其後又幾度赴西溝考察,與西溝勞模李順達、申紀蘭相識,在共同勞動的歲月裏,他認識了西溝這個普通山村裏不同尋常的農民,感慨於勞模們驚天動地的精神,感慨於西溝人戰天鬥地的偉業,他以獨特的敘述方式——戲劇,描寫著西溝人創業的輝煌。今年,他將三十年來以西溝為題材創作的劇本集為一冊,以一部戲劇集向世人展示西溝人艱苦創業改變山村的曆程。他就是長治市文化新聞出版管理局的離休幹部盧石華先生。讀著他送給我的《鳳毛麟角》這部以江澤民同誌對申紀蘭的譽稱為書名的劇作集,我不禁深深感動。通讀全書,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作為勞模申紀蘭的兒子,我感佩於作者真實的描述。幾十年來,西溝人的事跡廣為流傳,勞模的事業已成為這個偏僻山村的驕傲,勞模的精神已成為這裏的財富。閱讀《鳳毛麟角》一書,猶如進入一個真實的畫廊,作者或以《快馬加鞭》、《鳳毛麟角》這樣的大型劇作以宏大的氣勢描寫勞模們從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漫長曆程中帶領西溝人改變家鄉麵貌的曆程,展示西溝的變革風雲,如江河奔流;或以係列短劇《溝裏人的傳說》抒寫西溝創業史上的人間趣事,如涓涓小溪。《誰說女子不如男》裏首倡男女同工同酬的女青年,《女牙行》裏精明能幹的女合作社長,《回歸》裏那個辭官回村的省婦聯主任,還有《圪塔情》與老軍人深情對話的老區人,這一幕幕雋永的短劇樸素幽默,真實再現了申紀蘭的人格魅力,她的榮譽觀、權力觀、金錢觀、苦樂觀、群眾觀、先進觀,盡現劇中,一個舞台上的樸實而高大的太行英雄形象真實展現在觀眾麵前。每讀至此,我感佩作者的藝術功力,更感佩作者的真誠寫實。

作為在山村長大的西溝人,我為作者筆下濃厚的鄉土風情的抒寫而欣悅。大型音樂話劇《鳳毛麟角》開篇一首歌詞就把我帶回到了魂牽夢繞的西溝:“太行山啊山連山,彎彎的脊梁扛起天,托起個太陽高天上掛喲,抱回個月亮懷中眠……汗雨抹過山頭綠喲,寄下深情訴長天。”鄉情親情,情景交融,申紀蘭對啞巴哥的悲悼和遺憾,對放棄省城優越生活選擇回村的那份執著,對老軍人奉獻西溝誠摯感謝的那種質樸的山裏情,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寫著,謳歌著。西溝人對鄉土的眷戀是永恒的,正如劇中所寫:“太行山啊山花鮮,年年歲歲映山巔;白雲邀它遠方遊喲,不知它根兒在山間。太行山啊路彎彎,趕路的人兒情綿綿;千裏萬裏走出山,迎著山風又回轉。”

作為文學愛好者,我讚賞作者對西溝曆史文化的詩意的敘述。文學是對世界詩性的發現和敘述,戲劇是多門類藝術的綜合表現載體。《鳳毛麟角》以詩意的筆調描述著西溝農民對土地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珍重。劇中那個牧羊啞巴對羊的情感,就是源自西溝村裏一個真實的故事。我作為一個西溝人,曾無數次為西溝人感天動地的事業所感動,但將西溝人的業績升華為藝術作品,在舞台上如此凝練地展現西溝精神,確實是件不易做到的事。一個平實無華的山村,一群樸素善良的農民,在作者筆下如此地富有詩情畫意,激情豪邁,大概這正是戲劇藝術的魅力所在。作者筆下的西溝洋溢著那麼多美好的激情:“天上的星星多,山溝裏的歌兒多,山裏人唱歌情如火,聲聲難忘人一個,……一人唱歌眾人和,唱得窮溝溝變成了富窩窩……”這種激越的浪漫抒情源自作者對西溝人的摯愛真情。幾十年來,以傳記、報告文學、詩歌等藝術形式講述西溝故事者眾,而以多部戲劇敘述西溝故事者,唯盧石華先生一人。別具一格的詩意的發現和敘述,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感悟西溝精神的藝術空間,掩卷而思,感慨良多。正值西溝展覽館二期工程即將完成,重新開館之際,欣聞作者贈書與西溝展覽館,我想,這是一個文藝老兵在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畢生事業的摯愛和對西溝這方厚土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