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馬加鞭
盧石華執筆
此劇創作於1972年,1974年晉京參加華北地區文藝調演,以李順達、申紀蘭為原型,反映中國農業合作化運動。雖已時過境遷,但勞動英雄李順達、申紀蘭帶領西溝人民創辦太行山區第一個互助組,走合作化道路,是一個時代的旗幟和驕傲。西溝因此成為全國囑目的地方,在很長一個時期內,中國地圖上村一級被標名的隻此一家。回顧這段曆史,對我們反思、探索農村體製改革應當有所啟迪。
人物
高永進——黨支部兼社長,近四十歲。
周大伯——黨支委,約六十歲。
菊紅——女,黨支委,會計,約二十歲。
山虎——社員,約二十歲。
老王——縣委農工部幹事。
耿大叔——老貧農,社員,近五十歲。
新勤——後補黨員,社員,二十五歲左右。
老孟——工作組組員。
泰安——未入社的老貧農,後入社,六十餘歲。
馬社長——上村社社長,三十餘歲。
滿有——中農,社員,約三十五歲。
秀梅——女社員,二十餘歲。
全勝——社員,飼養員,約四十歲。
寶柱娘——中農,單幹戶,五十餘歲。
1943年2月6日,李順達等六戶農民成立了抗日戰爭時期全國第一個互助組買全——中農,社員,四十餘歲。
來福——富裕中農,四十餘歲。
老胡——工作組組長,約四十歲。
張耀祖——地主分子,六十餘歲。
男女社員若幹人。
第一場
一九五五年初夏。麥收前。清晨。
太行山區。遠處,山嶺重疊,部分山坡已經綠化;近處,梯田層層,麥浪翻滾。晨曦絢麗,彩霞萬朵,一派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紅峪村。社房門前。台左側,山廟——社房,門右側掛著“紅峪農業生產合作社”非常醒目的木牌。社房向左接一段矮牆,上寫著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大幅標語。台中後側矮牆邊的石岩上有一蒼鬆,枝杆上掛著一截鐵軌(鍾)。
雄雞啼,鍾聲響,在歡騰的音樂聲中幕徐啟。高永進精神充沛,手持大紅信封,敲鍾畢。看信亮相。
高永進(心情愉悅地)(唱)晨風吹麥波蕩漾景如畫,旭日升萬山披紅迎朝霞。合作化道路上揚鞭躍馬,傳喜訊幸福歌兒漫天涯。禁不住歡悅情心花怒放,獻紅心感謝毛主席老人家。
眾社員各持修壩工具踴躍上場。
耿大叔永進,昨天晚上社員大會決定給毛主席寫信,寫好了嗎?
高永進(指信)這不,寫好了,等人到齊了就念給大家聽!
新勤哎,上村的馬社長來啦!馬社長匆匆上。
馬社長老高啊,聽說你們給毛主席寫信,這也代表著我們的心意!現在咱們兩家聯合修壩淤地,秋後就要合轉高級社,上村的社員特意讓我來告訴你,一定要把這一條寫上去!
高永進已經寫上啦,咱們一塊兒聽聽!(遞信給菊紅)菊紅,你來念!泰安扛钁上,停住,細聽。
菊紅好,我念!(唱)敬愛的毛主席,我們把心裏的話兒告訴您,您領導我們實現了合作化,三年來的變化叫人喜在心。迎來了,六畜興旺,五穀豐登;人歡馬叫,山村喧騰;好一派社會主義氣象新。毛主席啊,我們緊跟您,海枯石爛不變心,降龍伏虎有膽量,改天換地幹勁增,為了中國和世界革命,貢獻出我們的熱血青春!
眾社員好,好,好!
山虎咱們給毛主席送的遠景規劃裏還有一段順口溜,叫秀梅他們說給大家聽聽,好不好?
眾社員好!秀梅等邊唱邊舞:高山鬆柏綠油油,核桃蘋果滿山溝,騾馬膘肥體又壯,牛羊成群遍山遊,亂石河灘變良田,盤山渠道清水流;鐵牛耕地機聲吼,糧食年年大豐收;支援國家工業化,光景更上一層樓。
眾社員(接唱)支援國家工業化,光景更上一層樓。
泰安永進啊,我給你們社建個議,咱們這裏是個土少石頭多的石山區,你們和上村社在這亂石河灣裏夥修這麼大的一條順水壩,壩要修成了,少說也能淤二、三百畝平地。自古以來這還是頭一回呐!這麼大的事情,可得告給毛主席他老人家呀!
周大伯老泰安,我們修順水壩不隻是為了淤地,也是為秋後和上村合轉高級社打基礎。這些事都專門整理了一份材料,隨信一齊寄給毛主席。
泰安(高興地)啊,啊,那好,那好!老王匆匆上。
老王高社長!
高永進老王同誌,從城裏來的?
老王高社長,縣委趙書記明天就要去北京開會,讓我來取你們給毛主席寫的信和轉高級社的材料。高永進信和材料都已經寫好了(遞)。老王同誌,請你告訴趙書記,到了北京代我們農業社向毛主席老人家問好!老王好。(接信)噢,還有件事,上麵來了個工作組,坐著你們社買全送穀草的大車來了,隨後就到,你們要好好接待。耿大叔(對高)想當初咱們辦農業社的時候,也是上級派工作組來幫助咱,這回,正在骨節眼上又來了工作組,我看呀,準是幫助咱們轉高級社來啦!菊紅永進哥,趁工作組來幫助的機會,咱們得加快修壩進度,為擴社轉社作好準備呀!周大伯對,永進,我算計了一下,從現在到麥收,最多也不過個把月了,萬一再遇上雨天,時間就更緊了,怎麼也得想辦法在麥收前把大壩趕修成啊!高永進對。老馬,修壩上你們有什麼困難沒有?馬社長沒有,社員們幹勁很大。老王馬社長,你們上村也去了工作組啦!馬社長(興奮地)那太好了!我得趕快回去迎接工作組去!(告別急下)老王(向高)趙書記讓我轉告你們,一定要按照毛主席指示,把農業社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