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傷拳原理在小說中那是寫得明明白白,歌訣也在宗羽腦子裏記得清清楚楚,要山寨這門武功對宗羽而言難度無疑比之其他完全摸不著頭腦的武功容易得多,唯一可慮的就是這門武功有個缺點,要是內功不夠深厚那就是先傷己再傷人。這一點讓宗羽倒是想起了另一門大名鼎鼎的自殘神功,都是要先自殘一下,葵花寶典簡直是天下無敵,雖然說七傷拳不用自殘得那麼嚴重,不過哪怕比之葵花弱上那麼一點也是持之可以橫行天下了吧。而且宗羽想的明白,這七傷拳所謂內力不夠深厚必然先傷自己,那等他鬥氣練好了之後再用不就行了,現在對他來說最容易山寨的就是這門武功,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先把這武功研究出來再說,大不了暫時不用就是了。
繼不成功的小李飛刀之後,宗羽終於開始了第二次自創武功。這回就可以看出吸取教訓之後謹慎選擇的好處,不同於小李飛刀的毫無進展,雖然宗羽還是遇到很多難題,但這種明明白白的發現困難解決困難跟之前連困難在哪都毫無頭緒的感覺完全不同。
鬥氣不是內力,而且別說僅僅靠小說裏幾句口訣,就算把七傷拳的拳譜擺在宗羽麵前要學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對於宗羽而言,他知道七傷拳的原理,也清楚自己要達成的效果,反複研究的過程就是怎麼用現有的條件將目標實現。這個世界的鬥氣既然不走經脈,自然也就不會儲存在什麼穴位,事實上鬥氣遊走於全身,髒腑之中駐留的鬥氣較之其他地方更多。其實很好理解,鬥氣是元素依附潛力形成的,元素在天地中隨處可見,而潛力則是自身產生的,這無形無質的潛力究竟是什麼呢?宗羽認為應該是生命力的一種表現,而人體中髒器血液則是產生生命力的根源,遊走全身充斥髒腑的鬥氣很好的表現了這一點。宗羽的思路是調動五髒六腑中的鬥氣在一瞬間強行爆發形成強大傷害,不過這個方法自殘的效果是有了,要在一拳中打出七種不同的力道就不行了。要慶幸的是由於鬥氣的性質,隻有用鬥誌驅動的鬥氣才具備真正的威力,所以宗羽這樣亂來沒有把自己先弄死不是他有什麼主角光環人品爆發,隻不過是他毫無鬥誌的心態讓自己幸免於難。
怎麼樣才能讓一拳之中包含好幾種力道呢?苦思良久的宗羽終於找到了一個辦法,假如將鬥氣比作水的話,不管他怎麼摧殘自己的髒腑最後產生的鬥氣終歸會彙聚在一起釋放出去,這彙聚的鬥氣中哪些是心髒產生的哪些是肺產生的根本就分不清楚,最後打出去的自然也僅僅是一股力道,那麼如果各個髒器中的鬥氣無法融合會怎麼樣呢?要做到這一點非常難,這不是宗羽想不融合就不融合的,在摸索中他得到了一個相當哭笑不得的副產品,那就是各種小說中都很常見的爛大街招式——長江三疊浪,通過輪流控製不同髒器爆發鬥氣形成多重勁,不過跟他預期不同的是這多重勁是層次分明的,根本不像七傷拳描述的那樣一次爆發,而且既然是輪流控製不同髒器爆發鬥氣,顯然每一次爆發的鬥氣總量都比不上全麵爆發的威力,失望之下宗羽決定將這一招命名為“長江三疊浪”,同時暗自感慨難怪不管什麼小說中這一招長江三疊浪威力都是高不成低不就,實在是不登大雅之堂。
不過最後宗羽還是找到了辦法,所謂五行之氣調陰陽,中文係出身的宗羽對中國古代文化還是有一定了解,至少他知道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克,而且還知道在中國文化中五髒正好分別對應五行。這個世界自然沒有五行之說,不過宗羽覺得假如按照五行的說法,也許可以解決鬥氣不受控製地融合這個問題。前世的五行學說在這個世界絕對也能用上,宗羽對此確信無疑,這不是什麼盲目崇拜,而是宗羽認真思考得出的結論。和大多數隻知皮毛的人不同,宗羽雖然沒有深入研究五行學說,但是對這套學說的基本要點還是略知一二的,作為一套在宗羽前世一直流傳不絕的哲學原理,假如單純從字麵上去理解所謂五行,顯然不可能真正明白這套學說的博大精深。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所指的不是五種具體的事物,而是五種基本物質代表的屬性,金代表清肅、斂降,凡具有清潔、肅降、收斂作用或性質的事物都屬於金,木代表生發、條達,凡具有曲直、生長、升發、條暢、舒達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都屬於木,同理水代表滋潤、下行,火代表炎熱、向上,土代表長養、化育。以五行之間的相互滋生、相互製約來論述和推演事物或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及運動變化。這套學說絕不局限於某個世界,而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一套理論。宗羽需要的就是以五髒對應五行的應用,據宗羽記憶中顯示,心屬火,肺屬金,腎屬水,肝屬木,脾屬土,宗羽的打算就是利用五行的相克讓鬥氣不能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