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後表麵上對什麼事都不在乎,內心裏卻異常的痛苦。萬貴妃為了保住自己在宮中的專寵地位絞盡了腦汁。萬貴妃知道,如果她能為憲宗生皇子、尤其是皇長子,那麼她的地位便會得到鞏固,即使將來她當不上皇後,兒子即皇帝位後她卻是必然的皇太後。但是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必須阻止別的嬪妃尤其是皇後生皇子,萬貴妃深知“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祖製,如果是皇後生了皇子或者其他嬪妃生了皇長子,她的美夢必然破滅。因此,萬貴妃千方百計阻撓憲宗去召幸皇後和其他嬪妃,還指使人對懷孕的嬪妃進行墮胎。憲宗在萬貴妃的挑唆和離間下,漸漸地也疏遠了王皇後;而王皇後不願與萬貴妃爭寵,為防止萬貴妃的妒火燒到自己頭上,當憲宗偶爾要來召幸她的時候,便找出種種借口,推掉了事。
憲宗出入於一些重要的場所和禮儀,也從不帶著王皇後,而是帶著萬貴妃。王皇後常常私下裏獨自傷悲,她很少能見到憲宗,甚至連一般的妃嬪都不如。
因為王皇後自己沒有為憲宗生育子女,所以她處事小心、時時約束自己,憲宗愛寵幸誰就寵幸誰,萬貴妃想包攬後宮的事情就由著她。王皇後在表麵上對這些事情都裝作毫不介意的樣子,而實際上她的心裏十分悲苦。她知道本朝曆史上的廢後事件是不鮮見的,憲宗要借此廢掉她也不是沒有可能。
於成化三年,明王朝討伐廣西一帶所謂南蠻部叛亂時,俘虜了—批人送來順天。其中一部分女子被送進皇宮當宮女。王皇後從中挑選侍候自己的宮女,一眼就看見一個紀氏小姑娘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機智靈敏,便把她給留下了。紀氏在王皇後的宮中幹活,很討王皇後歡心。王皇後也因此對她另眼相待,親自教她讀書識字,教她漢族人的生活風俗和宮中的禮節。紀氏秀外慧中,許多事情一學就會。王皇後大為高興,於是便提拔她到宮廷內庫去做了“女史”。紀氏把資料整理得井井有條。紀氏對王皇後十分感激。
成化五年,憲宗來到內庫召幸了紀氏。十個月後,紀氏生下一皇子,就是後來的明孝宗朱祐樘。
公元1487年,萬貴妃死,憲宗因悲傷過度不久也駕崩歸天。太子朱祐樘即位,尊王皇後為皇太後,孝宗對王皇後特別孝敬,因感念於王皇後對他母親紀氏的恩德,待之如親生母親。武宗即位後,尊王皇後為太皇太後,並於公元1510年給她上尊號慈聖康壽。公元1518年,王皇後病故,享年69歲。經內閣廷議,為王皇後尊諡號為“孝貞莊懿恭靖仁慈欽天輔聖純皇後”,並為她在明憲宗朱見深的茂陵舉行了合葬儀式。
姓名:萬貞兒(乳名)
生卒年:公元1430~1487年
籍貫:明霸州(今河北霸縣,原籍青州諸城)
婚配:明憲宗朱見深
封號:貴妃
封妃時間:公元1466年
子女:一子(夭折)
諡號:恭肅皇貴妃
萬氏,乳名貞兒,縣椽(院)吏萬貴之女。萬氏自幼出生貧家、往往缺吃少穿,但她卻生得聰穎伶俐,4歲時即善知人意,非常討人喜歡。時逢宮廷選招侍女,萬氏家貧,其父母不得不忍痛將萬氏送上。於是萬氏被選入宮,成為孫皇後的宮女。
公元1435年,宣宗死後,孫皇後被尊為皇太後遷居仁壽宮,萬貞兒也跟隨來到這裏,一幹又是許多年。這時萬貞兒已經出落成很有姿色的大姑娘了,她雖算不上十分漂亮,但卻身材十分豐滿、皮膚白晳,眼睛不大卻是秋波頻頻、誘惑媚人,同時她性格爽朗,口齒利落,很受人喜愛,宮裏宮外都管她叫“小答應”。萬貞兒一個心思都撲在侍奉孫太後身上,希圖孫太後感於她的勤快靈巧、盡心竭力,能給她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雖然孫太後對這個“小答應”頗有好感,卻並未往多處考慮,隻是僅僅把她看作出身低微、貼身的宮女而已。因此,雖然萬貞兒自覺得儀態萬千、風情無限,卻並未在自己最誘人的年齡得到哪個皇親的青睞。萬貞兒不覺已過了最富吸引力的青春韶華時期。這些年,她跟著孫太後識了點字,能粗通文墨,並對很多事都有自己獨特的見地。她跟隨孫太後多年,對後宮後妃間的鬥爭耳濡目染,對很多事情亦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並學會了察言觀色及處理錯綜複雜關係的本領。這是她由卑賤宮女進為貴妃、又長期限製憲宗、控製六宮、立於不敗之地的高超功底。
公元1449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所俘,孫太後下詔,立兩歲的英宗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並派自己的貼身侍女萬氏去照料太子,此時萬氏已近20歲,比太子大19歲。萬貞兒也曾憂慮,自己年過二十,而孫太後卻不考慮自己的歸宿,又讓自己給兩歲的小太子當“保姆”,這又要當到何時,故對太後不免暗怨。但她轉念一想,想到若現在盡心侍奉太子,等太子將來即位,自己一定會得到好處。於是,萬氏便把全部心血傾注在太子身上,就像親生母親一樣對太子關照得無微不至。尤其在太子被代宗廢逐東宮之時,其父英宗釋歸後幽居南宮,其母周氏亦不便多見,廢太子可謂是孤苦伶仃、舉目無親。萬氏見廢太子終日寡歡,對其更加疼愛、關心。廢太子亦把萬貞兒當作唯一的親人,對萬氏依戀萬分,這種情感就像兒子對母親一般的親情,正是這種情感給年幼的太子在心理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於他後來做了皇帝仍然對萬貴妃情有獨鍾、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