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西漢後妃(5)(3 / 3)

宣帝命人賜霍皇後策文:“皇後惑亂失道,喪失婦德,與其母陰謀毒殺皇太子,無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廟,不配承天命。”霍皇後被廢後居於上林苑中的昭台宮。

她在昭台宮度過了12個春秋。後宣帝命她徙居雲林館,霍氏深感絕望,最後抑鬱自殺而死。

姓名:王政君

生卒年:公元前71~13年

籍貫:西漢元城(今河北正定)

婚配:西漢元帝劉奭

封號:皇後

兒子:劉驁(即漢成帝)

傳說王政君的母親李氏“夢月入其懷”,遂有身孕,生了政君。政君長大後,婉順賢惠。曾經先後兩次許嫁於人,然均還未迎娶過門,所許嫁之人便暴病而亡。後來東平王聘其為妾,還未進門,東平王便死了。其父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之人說:“你的女兒乃富貴之命,將來所嫁之人一定是顯貴之人。”王禁很高興,便教政君寫字讀書,弄琴鼓瑟。

公元前53年,即宣帝甘露元年,王政君應選進宮。適逢皇太子劉奭的愛妃司馬良娣病死,劉奭悲痛萬分。司馬良娣在臨死前,曾對皇太子說:“妾死不是天命,而是那些嬪妃咒的。”太子寵愛司馬良娣,每每想起司馬良娣說過的話,就心痛不已,發誓不再接近嬪妃。

漢宣帝聽說後,怕斷了後嗣,便命皇後另選一名宮女送去東宮,侍奉太子。

一天早上,皇太子朝見母後,皇後叫出挑好了的5個宮女,政君是其中之一,讓身邊的一個女官——長禦問皇太子喜歡哪個。皇太子無意於這5個宮女,礙於母後,便隨口說道:“這個就行。”當時,王政君距太子最近,長禦以為太子指的是王政君,馬上回奏皇後。看王政君長相還說得過去,更何況皇太子點頭,於是忙命人把王政君送去東宮。相貌平平的王政君,一個偶然的機遇使她成為太子妃。

太子並不喜歡王政君,誰知政君侍宿一夜而懷孕生子。此後太子再也沒臨幸於她。

宣帝聽說有了嫡孫,高興萬分,親自給他起名為驁,字太孫,而且時常抱劉驁,逗他玩。

公元前49年,宣帝駕崩,劉驁3歲。皇太子劉奭在宣帝駕崩的當天,登上未央宮前殿的龍位,是為漢元帝。劉驁是他的長子,元帝遂立劉驁為皇太子。按說,母以子貴,劉驁被立為皇太子,他的母親王政君應該頭頂鳳冠立為皇後才是。但元帝猶豫不決,因為他並不寵愛王政君。他現在最寵愛的妃子是傅氏和馮氏。王政君生了劉驁不久,傅妃便生了兒子劉康,馮妃也生了兒子劉興。元帝想把皇後的鳳冠戴在傅妃的頭上。但是,在那個時代,劉驁既立為皇太子,皇後的桂冠按傳統的規製當屬於王妃。元帝整整躊躇了3天,他不願引來非議,最後還是無可奈何地立王妃為皇後。

元帝又創設了一個在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皇後的名號——“昭儀”。他封心愛的傅、馮二妃為昭儀,立劉康為定陶王,劉興為信都王。

王皇後徒有皇後尊號,被冷落在一邊,而且她的兒子、皇太子劉驁也越來越讓元帝不滿。劉驁曾好讀經書,恭謹有禮。有一次,元帝召他,他聞詔忙跑。劉驁不敢橫穿皇帝專用的馳道,而是繞了一個大彎。元帝見太子來遲了,責怪太子。劉驁說明了原因,元帝很高興。但好景不長,劉驁對經書漸漸厭煩了,整日遊手好閑,喜歡喝酒、遊玩。元帝認為劉驁沒有什麼才能,就多次訓斥他,但太子屢教不改,於是元帝打算廢黜劉驁,另立愛妃之子劉康。

公元前33年,即竟寧元年,元帝病重,傅昭儀、劉康在側侍奉,皇後、太子則被拒之門外。

在一次元帝與其近臣的交談中,他無意中透露了想要廢黜劉驁、另立劉康為繼承人的心願。此事被王皇後、太子聽說,他們一個個惶恐不知所措。這時,元帝寵臣侍中史丹闖進元帝寢宮,頓首涕泣而言:“皇太子名聞天下,臣民歸心。今臣聽陛下有廢立之意。若是這樣,請陛下先賜我死吧!”元帝見狀,長歎一聲,說:“沒有這回事。皇後謹慎,先帝又疼愛太子,寡人豈敢違先帝之意!”

終於,劉驁保全了皇太子的名號。王政君也保全了皇後的鳳冠。

公元前33年,即竟寧元年五月,元帝死於未央宮,劉驁即位,是為成帝。王政君成了皇太後,移居長樂宮。

溺於聲色的成帝整日遊山玩水,鬥雞走狗,朝政大權實際上掌握在皇太後王政君和她哥哥王鳳的手中,堂堂天子也得看他們的眼色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