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一代梟雄之死及曆史評價(1 / 1)

為了皇權的鞏固,劉邦費盡心機。本來劉邦年齡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亂時又受了箭傷。他在擊敗英布後,讓部下去追擊,自己帶著箭傷,路過家鄉沛縣時,被父老鄉親留下,歡飲了數日。劉邦48歲時帶領沛縣子弟三千起兵,這時回到沛縣老家已經62歲。此時他雖然已是位至尊的皇帝,但是他見到故鄉父老兄弟的時候,還是感慨萬千。他在沛縣選了一百二十個小孩,他和這些小孩一起唱歌跳舞,盡情歡樂。自己創作了豪邁氣魄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在家鄉停留了十多天,此時箭傷發作,就趕快回了長安。

劉邦回到長安後病情加重。呂後找來名醫為他治病。劉邦向醫生詢問自己的病情,從醫生的口氣中,劉邦知道自己不會好了,氣得大罵醫生:“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說完賞賜給醫生五十金打發他走了。此時劉邦最關心的是自己的繼位人問題,太子劉盈當時還年幼,而且又比較懦弱,劉邦怕他挑不起皇帝的擔子。呂後看著彌留中的劉邦,問他死後誰能輔助劉盈治理天下,劉邦說:“蕭相國死後,可以讓曹參接替。”呂後問曹參之後是誰,劉邦說:“王陵可以在曹參之後接任,但王陵智謀不足,可以由陳平輔佐。陳平雖然有智謀,但不能決斷大事。周勃雖然不擅言談,但為人忠厚,日後安定劉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呂後又追問以後怎麼辦,劉邦有氣無力地說:“以後的事你不會知道了。”劉邦死後這些人的表現,基本上和他當時分析的一樣。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的四月二十五日,馳騁戰場、戎馬一生的劉邦在長樂宮駕崩,終年62歲。呂後怕與劉邦打天下的那些將領,不服年僅17歲的太子劉盈的指揮,就四日不發喪,想把這批有功的將領全部殺掉。這個消息被酈商聽到後,他去參見與呂後密謀的審食其,認為這樣做必然會危及漢的天下。呂後也覺得難以盡殺諸將,因而決定公開發喪。大臣們認為劉邦“為漢太祖,功最高”,死後上尊號為“高皇帝”葬於長陵,廟號是太祖。

劉邦出身低微,在秦末的大動亂中,他廣羅人才,戰勝群雄,終於統一了中國,開創了西漢王朝。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響下的文化製度。縱觀他的一生,他不但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而且也不愧為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他作為一個出身於農民起義領袖的封建帝王,在中國曆史上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