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武王滅商(1 / 3)

(一)眾叛親離

紂王與妲己的暴行,已讓殷商的仁人誌士心寒,麵對種種酷刑還不若裝聾作啞,閉門大吉。於是,這就給了那些奸佞小人以可趁之機。他們憑著伶牙俐齒、三寸不爛之舌,將妲己吹捧得心花怒放。於是,費仲、尤渾、惡來這樣的奸臣便乘此“東風”扶搖直上了。“遠賢臣,親小人”是一國將亡的征兆,商朝自不能免其俗。費仲善於阿諛奸利,致使商朝王族不滿;尤渾以讒毀賢者見長,致使各方屬國紛紛與商朝中央疏遠。而紂王和妲己卻對他們信任無比,致使朝政大權旁落,朝中大臣深受其害。

據說商朝太師聞仲,北伐西歸後,曾上諫十策:一拆鹿台,安民心不亂;二廢炮烙,使諫臣盡忠;三填躉盆,宮患自安;四填酒池,拔肉林,掩諸侯謗議;五貶妲己,別立正宮,自無蠱惑;六斬費仲、尤渾,快人心以警不肖;七開倉廩,賑民饑饉;八遣使命,招安東南;九訪遺賢於山澤;十大開言路,使天下無言塞之蔽。

若這十條都能為紂王所施行,那殷商尚有苟延之機,尤其是其中的第五、第六兩條,實為大快人心之策。然而紂王卻不以為然:“今妲己德性賢淨,並無失德,如何便加貶?中大夫費仲、尤渾二人,素有功而無過,何為讒侯,豈得便加誅戮?”

聞仲再奏道:“王後惑大王造此慘刑,神鬼怒怨,屈魂無伸,乞速貶王後;則神喜鬼舒,屈魂瞑目,所以消天下之幽怨。速斬費仲、尤渾,則朝綱清淨,國內無讒。聖心無惑亂之虞,則朝政不期清而自清矣。願大王速賜施行,幸無遲疑不決,以誤國事,則臣幸甚。”

聞太師之語,可謂字字珠璣,全為保全社稷所慮。然紂王終不為所動,全由妲己“欽”點之事。兩個奸臣得罪了太師,被迫將其囚於獄中,但當太師再赴東海遠征之時,紂王又傳下旨意:“釋放費仲、尤渾。”

彼時微子出班奏道:“費、尤二人,乃太師所奏係獄聽勘者,今太師出兵未遠,即時釋放,似亦不可。”

紂王道:“費、尤二人原無罪責,係太師屈陷。我豈不明?王伯不必以成議而陷忠良也。”微子不言下殿。不一時便赦出了兩個奸臣,官複原職,隨朝保駕。聞太師的一番苦心,全化做東流之水,耳畔秋風。

紂王剖比幹、殺九侯、鄂侯,囚禁西伯侯,用酷刑殺害了許多賢良忠臣,舉國上下,一片恐怖。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多次勸諫,毫無作用。微子啟害怕大禍臨頭,偷偷地逃出國隱藏了起來。箕子裝瘋賣傻,被紂王囚禁了起來,當做奴隸使用。大臣們人人自危,紛紛叛離。大臣辛申、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等均叛商投周。最後,連掌管文獻典籍和音樂的太師、少師也攜帶樂器棄商而投周了。

(二)鳳鳴岐山

西伯侯被囚禁在羑裏,周大臣閎夭、散宜生等人多方營救,他們從有莘氏那裏得到一位美女,然後又購買了許多良馬、珠寶美玉,賄賂商紂王的寵臣費仲,讓他幫助獻給商紂王。商紂王見了美女、良馬、珠寶金玉之後十分高興,於是決定釋放西伯侯。紂王覺得囚禁西伯侯那麼長的時間,釋放他,又怕他對自己不忠。於是重新加封他為“西伯侯”,並賞賜他一把寶劍,給予他討伐不法諸侯的權力。

周文王受封西伯侯,又獲得紂王的“尚方寶劍”,可以說是榮歸故裏。但是他知道,商紂王其實對自己並不放心,所以他暗中修德,施行仁政,敬老愛幼,禮賢下士;極力抑製物質享受的貪欲,力戒驕奢淫逸、玩物喪誌;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他重視農業,親自督促眾人開荒種地,大力發展生產事業。從中體察民情,以了解小民稼穡之艱難。他還注意關照那些鰥寡孤獨、無依無靠的小民,想法為他們解決衣食之難。

周文王還竭力拉攏各諸侯國。周文王對諸侯以禮相待,和商紂王的暴虐殘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許多諸侯國仰慕周文王的德行,紛紛向西周靠攏。當諸侯國之間發生爭執時,他們也不找商紂王解決,而是請周文王調解。例如山西南部的虞、芮兩國為了爭奪國界上的一塊土地,多年征戰不休,後來他們一起去找周文王評理。兩個人走到周國境內,看到周國人遇事都相互謙讓,於是都感到羞愧。兩個人不好意思再去找周文王,後來兩國間的那塊土地誰也沒有要,都是相互推讓,一直閑置了許多年。諸侯們聽說了這件事,都心向周文王,一時間許多諸侯都歸附了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