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什麼是硒和/或維生素E缺乏症?臨床表現的類型有哪些?主要的臨床症狀有哪些?怎樣防治?
本病多因地方性缺硒或維生素E補充不足而引起。
【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肌營養不良(仔豬白肌病)、營養性肝病(肝壞死)、桑葚心和滲出性素質等幾種類型。
肌營養不良(仔豬白肌病):多發生20日齡左右的仔豬,成年豬少發。患病仔豬一般營養狀況良好,常突然發病,尤其體壯者先發病,體溫一般無變化。表現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呼吸促迫,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長者,後肢強硬,拱背,行走晃,肌肉發抖,步幅小而呈痛苦狀,部分仔豬出現轉圈運動或頭向側轉,最後呼吸困難,四肢衰弱而死亡。
營養性肝病:多發生3周至4月齡的小豬。急性病例多見營養良好、生長迅速的仔豬,常突然死亡。病豬後肢衰弱,臀及腹部皮下水腫。病程稍長者,可出現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及腹瀉、嘔吐交替發生,還可出現呼吸困難及胸、腹部皮膚發紺,多有腹脹、黃疸和發育不良。
桑葚心:患病仔豬常突然死亡,體溫無變化,心跳加快,心律失常。有的病豬皮膚出現不規則的紫紅色斑點,多見四肢內側,有時可遍及全身。
【防治】治療可用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肌肉注射,劑量1~3毫升(每毫升含硒1毫克、維生素E50國際單位);0.1%亞硒酸鈉,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次2~4毫升,隔20天再注射1次。配合應用維生素E50~100毫克肌肉注射效果更佳。
預防措施:平時應注意青飼料和精飼料的合理搭配和有關添加劑的應用。仔豬日糧中含硒量應達到0.3毫克/千克左右,懷孕母豬日糧中含硒量應達到0.1毫克/千克以上。維生素E的需要量是:4.5~14千克的仔豬及懷孕母豬和泌乳母豬為每千克飼料22國際單位,其他豬為每千克飼料11國際單位。缺硒地區的妊娠母豬,產前15~25天內及仔豬生後第2天起,每30天肌肉注射0.1%亞硒酸鈉1次,母豬3~5毫升,仔豬1毫升。另外,還要注意青飼料與精飼料的合理搭配,防止飼料發黴、變質。
95.什麼是豬的佝僂病和軟骨病?主要的臨床症狀有哪些?怎樣防治?
本病主要是由骨質缺乏鈣和磷等無機鹽類,以及維生素D供給不足及缺少日光照射,引起豬體鈣磷代謝紊亂,骨質形成不正常而發病。
【臨床症狀】先天性佝僂病,仔豬生後即衰弱無力,經數天仍不能自行站立,扶助站立時,背腰拱起,顏麵骨腫大,硬齶突出,四肢關節腫大而不能屈曲。後天性佝僂病,病初精神委靡,食欲減退,消化不良,有異癖,喜吃泥土、汙物,生長緩慢,被毛粗亂,逐漸呈現麵骨腫脹。病至後期後肢關節增大與腫痛,骨骼變形,脊椎骨向下方(凹背)或上方(凸背)彎曲,肢骨彎曲呈“X”形或“O”形,肩端隆起,頭骨腫大,采食、咀嚼困難,肋骨與肋軟骨結合處腫大呈串珠狀。骨骼脆性增加,易骨折。長骨扭轉或各處骨骼歪曲,甚至發生骨折。軟骨病主要呈現各種類型的後軀麻痹,跛行,行動強拘,自發性骨盆骨、股骨和腰椎、薦椎骨等骨折。
【防治】本病的治療,首先應改善哺乳母豬和仔豬的飼養管理,給予含無機鹽和維生素D充足的飼料,如給予苜蓿粉、青綠打漿飼料等。飼料內可補給骨粉、蛋殼粉、蚌殼粉等,同時要適當運動和照射陽光。乳酸鈣0.5~2克,拌飼料中,喂服。仔豬可用維丁膠性鈣注射液,按每千克體重0.2毫克,隔天1次肌肉注射;維生素A、維生素D注射液2~3毫升,肌肉注射,隔天1次。成年豬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50~150毫升,或3%次磷酸鈣溶液60~70毫升,每天1次。也可補給酵母麩皮(1.5~2千克麩皮加50~70克酵母粉,煮後過夜,每天分3次喂給),或用磷酸鈣2~5克或10%氯化鈣液每次1湯匙,每天2次,拌飼料中喂給。
本病重在預防,飼喂富有維生素D和鈣、磷的飼料,日常多喂青綠飼料,冬季保證照射到日光,在飼料中加入骨粉、魚粉、雞蛋殼等合理搭配飼料,消除影響鈣、磷吸收的因素等,均可防止本病的發生。
96.什麼是鋅缺乏症?主要的臨床症狀有哪些?怎樣防治?
本病是飼料中鋅含量絕對和相對不足所引起的一種營養缺乏症狀,又稱皮膚不全角化症。該病是一種慢性、非炎性疾病,臨床上主要以生長緩慢、皮膚角化不全、繁殖機能障礙及骨骼發育異常為特征。
【臨床症狀】此病常見生長迅速的仔豬和長期舍飼的育肥豬。病豬增重速度緩慢,病初便秘,以後嘔吐腹瀉,排出黃色水樣液體,但無異常臭味,豬隻腹下、背部、股內側和四肢關節等部位的皮膚發生對稱性紅斑,繼而發展為直徑3~5毫米的丘疹,很快表皮變厚,有數厘米深的裂隙,增厚的表皮上覆蓋以容易剝離的鱗屑。臨床上動物沒有癢感,但常繼發皮下膿腫。病豬生長緩慢,被毛粗亂無光澤,全身脫毛,個別變成無毛豬,脫毛區皮膚上常覆蓋一層灰白色鱗屑。嚴重缺鋅病例,母豬出現假發情,屢配不孕,產仔數減少,新生仔豬成活率降低,弱胎和死胎增加。公豬睾丸發育及第2性征的形成緩慢,精子缺乏。遭受外傷的豬隻,傷口愈合緩慢,而補鋅則可迅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