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立刻叫起好來。
飛機不停地在機場上空盤旋,著陸時,顯示的時間是1小時31分20秒,創造了新的紀錄。
1909年8月,法國舉行第一屆國際飛行大賽,獲得冠軍的是一位名叫卡提斯的美國人。此後,卡提斯又賀駛飛機進行了250公裏的野外冒險飛行。飛行的成功,使卡提斯的名譽(yù)立刻大增,幾乎快要超過萊特兄弟了。
1911年12月30日,赫瑟駕著飛機箭一般地直衝而上。觀眾們都趕來看這位立誌要創新紀錄的年輕人。
飛機越飛越高,眾人都抬頭看著天空,最後,飛機居然看不見了。
“啊!太高啦!不知飛哪兒去了!”
“他已經超過了4000米啦!”
大家仰頭看著天上,不時地議論著。飛機終於出現了,盤旋著漸漸下降,姿態十分優美。忽然間,飛機劇烈晃動,然後急速落下,轟地一聲,摔到了地上。
赫瑟當場死亡,年僅26歲,他為航空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噩耗噩耗(è):指親近的人死亡的消息。傳出,威爾伯萬分傷悲,這之前沒多久,剛有一位名叫約翰(hàn)斯頓的學生,在飛行中失事犧牲,而今又一名學生出事,他感到極其傷心,一下子蒼老了許多,好久都不能夠正常工作。
1912年,美國的經濟很不景氣,許多工廠都不能正常運行,航空事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威爾伯憂心忡忡(chōnɡ),終於病倒了。
奧維爾和妹妹凱莎琳經常守在病床邊,細心地照顧著威爾伯,可是威爾伯的病情仍然不見好轉,反而一天天加重了。
1912年5月,威爾伯終因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了,他隻活了45歲。
他的一生像一場戰爭一樣,不斷和神秘的大自然搏鬥。他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他卻沒有能夠安享晚年,就去世了。
威爾伯生活十分儉仆,他一生沒有成家,把生命全部獻給了航空事業。
威爾伯去世的消息傳開後,全國上下都為他哀傷。所有的人們,從總統到普通市民,從企業家到飛行員,為他送的花圈和悼念品堆積如山。
威爾伯去世之後,奧維爾感到十分孤單,常覺得身心疲憊(bèi),但他還是強打起精神來,因為還有許多未做完的事等著他去做。
不久,有人橫渡大西洋完成了不著陸飛行,又有人橫渡北極飛行成功。
“經常都能聽到新的飛行消息,這多好哇!可惜我已經老了,不能再上天飛翔了。”奧維爾對飛行取得的新成果感到十分的高興。
“可是萊特先生,最近有人說您取得專利權是為了賺錢。是這樣嗎?”有人來訪時問。
奧維爾笑著說:“如果我真是為了賺錢,那我早已經發了大財了,又何必要等這麼久呢。”
還有人建議道:“奧維爾先生,您應該寫一本自傳,把您一生的奮鬥經曆以及研究成果全都寫出來,供後人研究和學習。”
奧維爾搖搖頭說:“我的一生很平凡,沒有什麼值得一寫的,我不過是偶然找到了一條飛上天的路罷了。”
“可是您為什麼不結婚呢?而且威爾伯先生也是終身未娶?”
奧維爾淡淡一笑說:“我太忙,沒有時間成家。”
“可是您不覺得孤單嗎?”
奧維爾笑著說:“你瞧,鳥兒總是自己在飛。”
1932年,美國政府在當年萊特兄弟試飛的那個小漁村,吉特郝克漁村,建立了一座雄偉的大理石紀念碑,碑上刻著:
“1900年,萊特兄弟以堅定不移的信念,在此地試飛成功。”
奧維爾看著這塊高大的石碑,想起當初他和威爾伯在這裏做試飛的情形,不禁老淚縱橫。
所有的觀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在大家的歡呼聲中,天空中飛來了萊特式飛機,幾百架飛機列隊飛過天空,氣勢無比雄偉。紀念碑下也擺滿了花圈及物品。
奧維爾親自拿了一束鮮花走到紀念碑前放下說:“這一朵花獻給所有在試飛中失事的人們,他們是真正的英雄,沒有他們的貢獻,我們不會有今天的成績。”
此後沒多久,奧維爾先生就病了,雖然他獲得了細心地調理和休養,奧維爾先生還是去世了,享年76歲。
大家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美國總統也親自趕來吊唁(吊唁(yàn):祭奠死者並慰問家屬。),他在致辭中說:
“隻要人類存在一天,這位最偉大的美國人——萊特的姓名,將永遠銘(mínɡ)刻在人們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