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早就因為他一項又一項的發明而成為名人了。因此門羅公園常吸引一些記者來訪。

一次,一位記者來門羅公園,他記錄了愛迪生一天的生活。回去他在日記中寫道:愛迪生是一位優秀的電工……他為我準備的飲食是茶水和欠火候的火腿腸……

愛迪生一向不講究生活,難怪人家記者這麼寫。然而,愛迪生卻不服氣,不客氣地對大家說:“那個記者來門羅公園看我的時候,穿著破舊肮髒,尤其是他那頂帽子,就像是剛從湯鍋裏取出來的。”

“哦,原來是這樣。這回可有人跟我們的大發明家一比了。”大家哈哈地笑了起來。

愛迪生雖然被人尊稱為“本世紀魔術師”、“發明大王”,聲譽極高,為人卻樸實無華,沒有任何架子。他不善言談,平生最討厭發表演說,也討厭穿新衣服。

他平時隻穿襯衫,不係領帶,套一件舊西裝,外麵再穿一件工作服。即便一些政界要人來研究所參觀,他也不肯更換服裝。哪怕夫人讓他換一件新襯衫,他也會像孩子一樣逃走。

1889年,法國巴黎舉辦規模空前的世界博覽會。著名的埃菲爾鐵塔,就是為這次盛會建立的。

博覽會上,愛迪生的發明占美國館的三分之一。法國政府滿懷敬意,專門向愛迪生發出請柬。

在夫人和大女兒的熱心監督下,愛迪生脫下常年不變的破舊衣裳,換上了新禮服。

在歐洲,他受到盛況空前的熱情歡迎,獲得了極大的榮譽。

人們請他演講時,他不舒服。當意識到自己著一身新裝時,他不舒服。禮服在身,他總覺得自己被套在一個堅硬冰冷的鐵殼子裏,舉手投足都不方便,仿佛是個囚徒,他恨不得立刻從鐵殼子裏掙脫出來。可是,在歐洲上流社會中,非常講究禮儀,什麼場合穿什麼衣服,都有嚴格規定。作為人人矚(zhǔ)目的美國來客,他隻能入境隨俗。

從歐洲返回西·奧倫治,一踏進家門,他便迫不及待地脫下禮服,胡亂丟在地板上,長籲一口氣:

“算我走運,沒被它憋(biē)死!夫人,請把我的衣服找出來,快!”

他瞧著地板上的禮服,又想起一路被它虐(nüè)待的慘狀,狠狠地踢了一腳,這還不解氣,又跑去找來釘子、錘子,“咚咚咚”,將上裝釘在牆上,自言自語說:

“你讓我吃足了苦頭,現在我也給你點兒苦頭嚐嚐吧!”

夫人站在一旁,望望他,望望釘在牆上的禮服,隻能搖頭苦笑。

愛迪生成名之後,許多人都打聽他搞發明的秘訣。他總是笑而不答。

愛迪生的晚年是在炮聲中開始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愛迪生是一個討厭戰爭的人,他希望世界盡快變得和平起來。

早在1884年,愛迪生就離開了門羅公園,在西奧倫治市郊再建了一個家園。那時他第一位妻子去世了。人們勸他又娶了一位同樣善良的妻子。為了不再勾起對舊時回憶,他們搬了新家。

1929年5月30日,在亞特蘭大,胡佛總統親自主持電燈發明50周年慶祝大會。世界各國政界要人及學者專家紛紛致電祝賀。美國郵局發行了印有燈泡的紀念郵票。當時在南極探險的巴德少將,在旗幟上寫下愛迪生的名字,豎立在南極的土地上。亞特蘭大燈火通明,徹夜不熄。

興奮和疲憊使愛迪生糖尿病複發。那年冬天,他又患了嚴重的肺炎。後來雖然康複,身體卻日漸衰弱了。

此時的他仍不肯放棄工作。次年7月,他去加州的橡(xiànɡ)膠栽培試驗場,他選定的品種經多年培育,已經蔚(wèi)然成林。他對試驗場的職工們說:

“再過5年,美國所需要的橡膠,就不必從國外進口了。”

可惜的是,他沒能看到那一天。

1931年8月1日,他在研究所工作時,突然暈倒在地。這個消息,震驚了全世界。

1931年10月18日,這位一生勤奮不懈、意誌堅強的大發明家不幸辭世,終年84歲。

3天後的傍晚,在西·奧倫治他家的一棵大橡樹下,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胡佛總統淚流滿麵,在悼詞中說:

“全世界的人,承受著這位發明家的遺產,並永遠承受他的恩惠。”

當晚,全美國所有的電燈一齊熄滅,1分鍾後複明。這時,在西·奧倫治,正隆重舉行愛迪生的葬禮。熄燈1分鍾,為著讓人們記住,是這位偉大的發明家,給地球的黑夜帶來光明和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