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光緒入嗣為帝(1)(1 / 3)

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夜。

濃雲翻滾,天空漆黑,狂風呼嘯,大雨傾盆。巍峨壯麗的醇親王府邸在這可怕的雨夜中竟顯得那樣孤寒渺小,黑暗幾乎淹沒了府邸所透出的燭光。

身材高大、麵容清瘦的醇親王奕譞坐在書案前,獨守著漫漫長夜。他的一雙眸子牢牢地盯著麵前的兩枝紅燭,一枝在身左,一枝在身右,燃得正亮。他希望通過蠟燭顯示出一個吉祥的預兆。他默默地、耐心地等待著。

今晚,他的福晉就要生產了,他的心中自然充滿希冀和憧憬,但與此同時,不知為什麼心頭卻不時掠過幾絲莫名的恐懼。在親生骨肉誕生之前,他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特殊身世,並思慮著未來的處境。

鹹豐十一年(1861年)秋,鹹豐帝在風雨飄搖、內外交困的政局中憂鬱病死,其幼子載淳繼承了帝位,改第二年為同治元年。此時,悍鷙陰險的葉赫那拉氏(徽號簡稱慈禧),因其子繼承帝位而得以與鹹豐帝的原皇後鈕祜祿氏(徽號簡稱慈安)“並尊”為皇太後(鈕祜祿氏稱為東太後,葉赫那拉氏稱為西太後)。西太後與東太後謀定,並與留守北京的道光第六子恭親王奕相串通,趁機發動了宮廷政變(史稱“祺祥政變”),以突然襲擊的方式鏟除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兩太後遂即以同治帝年幼為由,以“垂簾聽政”的方式控製了清廷政權。素來不被鹹豐帝所重視的奕譞,作為慈禧的妹夫,積極與兩太後合作,在政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而慈禧得勢以後,奕譞也官運亨通起來,被加上了一大堆頭銜,管理清廷要務。同治三年(1864年),慈禧賜予奕譞親王銜。同治十一年(1872年),奕譞又被正式封為清宗室一等爵位的“醇親王”。總之,奕譞以皇室宗親和西太後妹夫的身份,受到了西太後的格外寵信,其地位正在扶搖直上。

對於西太後的恩寵,奕譞當然感到欣慰,但內心也並非毫無顧慮。他深知西太後的陰狠性格,故在惟西太後之命是從的時候,也時刻加以提防,並不敢稍有疏忽。經過半生風風雨雨的奕譞,深知宮廷鬥爭的險惡和興衰榮辱的變幻無常。

今晚,醇親王特地獨坐守候著福晉生產的消息,而不知道所生的究竟是一位哥兒,還是一位格格——女孩兒。他自然希望生一個男孩兒,將來好承繼他的“世襲罔替”的世業,並希望孩兒能一生安然無虞,永享尊榮,而不被宮廷的狂風惡浪所吞噬。他甚至寧願孩兒淪落為平民百姓,也不願他遭此噩運。

醇親王默默地祈禱著,奕譞來到產房,看到福晉安詳地躺在那裏,總算放下了一顆一直懸著的心。他走到福晉麵前,輕輕握住了福晉的手,用一種溫柔體貼的聲調說道:“我們真是叨天之福,這個造化可算是大極了!”

“是啊,王爺,想不到我們果然生了一個男孩兒,我真有說不出的高興!”福晉的身子雖然虛弱,但憔悴的臉上仍然洋溢著十分興奮的神情。

醇親王用手輕輕地在福晉的額上撫摸著,一邊以祈禱式的語氣說道:“但願我們的兒子將來能夠成為一個高貴而又偉大的人物,而不要玷辱我們家的門楣。”

“是啊,我希望他能像父親一樣出色,長得威武雄壯,能夠騎馬打獵,還能作出一手好詩,以給父母爭氣。”

醇親王在滿懷歡欣與希望的同時,心中又藏著疑慮。剛才燭煤爆裂的情景和夢中所見的場麵,總使他感到這是不吉之兆,但他又不願把這告訴福晉。

就在醇親王與福晉絮絮而語之時,收生婆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絲綿包裹走了上來。她略略地將手臂放低一些,一個新生兒便展現在醇親王麵前。

醇親王低下頭非常仔細地看著兒子,小家夥的眼睛還緊緊地合著,長著茸毛的皮膚顯得很鬆弛,身子十分瘦小孱弱,給人一種可憐巴巴的感覺。這更加重了醇親王心中的陰影。

“快,趕快去找兩個命相家來!”醇親王吩咐下人。雖然小孩兒出生後看命相已成慣例,許多人並不完全相信它,但今天醇親王態度卻十分認真,鄭重其事。

天剛亮,兩個命相家便急急趕到了醇王府:一個綽號“張瞎子”,一個綽號“劉鐵口”。醇親王猶豫了一陣子,終於把燭煤之兆和夢中情景以及心中的疑慮說了出來。

“王爺,依小的看來,這可不是吉兆,恐怕小王爺成長不會順利,要多磨難哪!”劉鐵口坦率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聽後,醇親王的臉色顯得十分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