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姬昌逃歸西岐,紂王追悔莫及(1)(1 / 2)

朝令夕改

姬昌被赦,來到朝歌,比幹、微子、箕子、黃飛虎等眾官迎候。姬昌見了,慌忙行禮,說:“犯官羨裏7載,承蒙列位大人錯愛,君恩浩蕩,才得重見天日。”眾官見姬昌,雖然囚拘7載,年事已邁,但精神攫爍,步履穩健,皆麵有喜色。

姬呂進九間大殿拜見紂王,說:“犯臣姬昌罪該萬死,承蒙君恩浩蕩,賜餘殘生,祝君王萬壽無疆!”

紂王說:“卿在羨裏,苦楚萬種,卻無怨言,反而為予一人祈禱,國祚綿長,天下太平。足見愛卿耿耿忠心,不負殷商。予今加封你為賢良忠孝百侯之長,賜白旄、黃鉞。坐鎮西岐,特專權征伐反叛,加祿二幹石。文官兩名,武將兩員,朝歌誇官三日。”

姬呂叩首謝恩。紂傳旨賜宴。百官稱頌,九問殿裏,一派祥和景象。

次日,姬昌遊街誇官,朝歌百姓見了,皆呼:“賢王”。姬昌揮手致意,躊躇滿誌,麵帶喜色。

第三日,姬呂誇官路過成王府第,黃飛虎邀姬昌入府,說:“賢侯誇官,榮耀無比,百姓祝福,文武慶賀,末將也略表心意。,’於是,命人擺上酒肴,二人飲酒話舊,開懷暢飲,不知不覺夜幕降臨,黃飛虎命左右侍役退去,欠身拱手對姬昌說:“末將有一閑言,不知賢侯願聽否?”

姬昌說:“大人之言全是金玉,姬昌敢不洗耳恭聽?”

黃飛虎說:“今日賢侯遇赦,誇官遊街,真是飛來之福,喜出意外。但賢侯應知,朝廷無三日正條,朝令而夕改。當今君王寵信邪佞小人,沉湎酒色,構陷大臣,荒於朝政。奮私智而不容眾議,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若聞賢候誇官,百姓歡呼於道,恐又有美裏之囚啦。今有幸遇赦,是龍回大海,虎歸深山。賢侯尚不覺悟,還誇什麼官,顯什麼貴?難道還等君王改變主意,你再做甕中之鱉不成?”

沒等黃飛虎將話說完,姬昌早已汗流浹背,心驚膽戰,骨酥肉麻了。急忙離席跪拜說:“武成王開導,使姬昌頓開茅塞,承蒙指點迷津,得與家人團圓,此恩此德定當犬馬相報。”說罷與黃飛虎告辭,連夜逃出朝歌城去了。

這日,費仲早起,正在洗漱。

有人來報:“姬昌誇官,不告而辭。”

費仲聞言大驚,在廳堂徘徊良久。侍從來催吃飯,也被罵了出去。心想:是自己向紂王進言,姬昌才被赦出菱裏,如今姬昌不告而辭,必無善意,紂王若是怪罪下來,白身性命難保,如何是好?費仲越想越怕,越怕越想不出主意,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抓耳撓腮,方寸亂做一閉。正在煩躁之際,門衛報告:“惡府惡大夫來見。”費仲聞聽大喜,說:“快請進采。”

惡來進門,不曾寒喧見禮,劈頭便問費仲:“費大人,姬昌昨夜逃出朝歌城了,你可知道嗎?”

費仲假裝不知,說:“都是你出的好主意,君王赦免姬昌,無罪釋放也就罷了,你偏要諫言封官晉爵,讓他借誇官之機逃歸,一旦日後有變,關涉重大。這天大的責任由誰來負?”

惡來說:“費大人這話怎講?當初是誰先對君王說:‘姬昌是忠厚之臣,羨裏7載,並無一句怨言。’又說派心腹爪牙眼見為實來著?如今姬昌不辭而別,你倒問我?”

費仲說:“你我兩人,是一條繩上拴著的兩個蚱蜢。紂王怪罪下來,誰也休想脫了幹係。方今之計,還是商量個辦法吧。”

惡來說:“費大人且寬心,不必煩惱。我們兩個人辦事情,我想不會失足。你我二人速去麵君,奏明姬昌欺君負上,心懷反叛,傳旨兩員大將速去緝拿歸案,斬於朝歌市曹,何患之有?”

費仲說:“還是惡大夫高見,你我利害相關,務必保持一致,同舟共濟吧。”

費仲、惡來商議妥當,計劃已定,急忙進宮麵君。

紂王赦免姬昌,又恩加一等,封官晉爵,受到百官朝賀,自以為起用了賢能,天下太平,可以永享清福了。因此心中愉快,攜妲己在鹿台觀花賞玩,飲宴取樂。有禦侍官啟奏:“費仲、惡來候旨。”

紂王說:“宣。”

費仲、惡來聽宣,急趨紂王麵前,一齊跪在地上說:“啟奏君王:那姬昌匹夫,深負君王。許他誇官三日,沒想到,第二天便不告而辭了。姬昌心懷鬼胎,居心叵測。臣等擔心他回到西岐,必起反叛之端。因臣等在君王麵前曾替他美言,惟恐君王怪罪下來,不敢隱匿不奏。請君王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