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國內形勢
自滿族貴族定鼎中原至19世紀30年代,清王朝雖然經曆了由盛轉衰的過程,但中國始終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用炮艦叩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獨立的封建的中國逐步地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曆史進入了近代史時期,這也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壓迫,艱難地進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時期。中國之所以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是有著深刻的國際和國內原因的。
(一)資本主義國家的興起和對外擴張
作為資本主義時代開始的標誌,是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17世紀40年代,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領導了反對封建舊製度的起義,取得了資本主義對封建主義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成為世界曆史的轉折點。英國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後,通過對內對外的剝削與掠奪,擴大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使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英國實行了以蒸汽動力和機械操作代替手工操作為主要標誌的“產業革命”,到19世紀30~40年代,各主要工業部門已普遍采用機器生產,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國家。
法國是西歐資本主義因素發展較早較充分的國家之一。到18世紀,資本主義工商業已發展到相當的規模,封建製度成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嚴重桎梏,終於在乾隆五十四年至五十九年(1789~1794年)爆發了由資產階級領導的有廣大群眾參加的摧毀封建製度的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法蘭西共和國。這是一次比英國革命更深刻的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取得了反對英國殖民主義的獨立戰爭的勝利,建立美利堅合眾國以後,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美國獨立初期,經濟遠比英、法落後,但由於擺脫了殖民枷鎖,加上領土不斷擴大,資源十分豐富,歐洲移民不斷湧入,又從亞非各國掠奪大批勞動力,從而使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速度日益加快,逐漸成為工業強國。
19世紀30年代,即鴉片戰爭爆發前夕,荷蘭、英國、法國、美國、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等歐美國家,相繼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曆史潮流。
資本主義國家產業革命的廣泛開展,帶來了生產力的革命性變革。紡織、冶金、采礦、機器製造等新興工業的不斷湧現,火車、輪船等先進交通工具的相繼使用,使社會生產力迅猛發展,創造了過去任何時代都無可比擬的巨大的物質財富和先進的科學技術。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迅速暴露了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和弊病。資產階級從工業革命中獲得了巨額利潤,廣大工人卻遭受殘酷的剝削,大批手工業者和農民喪失了勞動的機會,落入了失業大軍的行列,勞資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於是,資產階級除了對內繼續吮吸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血汗外,采取對外擴張政策,大規模地掠奪殖民地,開辟新的原料供應地和商品銷售市場,借以擺脫經濟危機,追求貪得無厭的利潤。這樣,就有越來越多的地區和國家成為資本主義列強侵略的對象,使古老落後的國家先後被卷入了資本主義的漩渦之中。
英、法、美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取代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老殖民主義國家,對非洲、拉丁美洲進行瘋狂的掠奪,使一係列國家成了它們的殖民地,同時,把侵略魔爪伸向亞洲各地。早在17世紀,英、法殖民者就在印度沿海地區建立侵略據點。後來英國排擠了法國,並加緊向印度內地鯨吞蠶食。到19世紀40年代,整個印度實際上已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成為英國向東方侵略擴張的主要基地。在印度淪為殖民地的過程中,與中國毗鄰的一些國家,也先後遭到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和威脅。在所有的侵略活動中,英國扮演了急先鋒的角色。自嘉慶二十二年至道光十五年,尼泊爾、錫金、不丹,或者被英國吞並,或者受英國控製。道光十五年英國武裝入侵緬甸,逼使其割地、賠款、通商,同年,又侵占了新加坡。1835年,英國迫使暹羅(今泰國)與其簽訂了通商條約,道光十九年(1839年),又發動入侵阿富汗的戰爭。法國也不甘落後,它於18世紀80年代,通過幫助越南南方的阮福映政權鎮壓西山農民起義,乘機滲入越南,攫取特權。這樣,中國的一些鄰近地區和周邊國家,有的變成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有的正在受到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