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4章 現狀堪憂(1 / 2)

能開口向一個孩子求段子,馬春常這也是真著急了。天下讀書人多了去了,能寫文章的也多了去了,寫話劇,寫戲曲的也有不少人,但是唯獨寫相聲段子的作家非常少。現在好不容易看到李飛陽這麼一個高產作家,隨便一個相聲段子都那麼精彩,老頭怎麼能忍得住?

如今不但他相聲段子少,感到發愁,就是朱林茂、陳菲斯也為自己的小品作品感到發愁,他們也一時半會兒很難創作出優秀的新作品來。兩人來為李飛陽慶賀考上大學是一方麵,內心裏也不無想要麻煩李飛陽再給弄幾個小品段子的想法。

在前世,其實稍微喜歡古老曲藝的人,都會對相聲、評書、大鼓、戲曲等傳統曲藝形式,多多少少的都會知道一點。

碰巧李飛陽在前世,還是真正的一個喜歡傳統文化的武術大師。他年幼在家看的最多的,就是打把勢賣藝,走街串巷民間藝人的表演,比如踩高蹺、耍猴子、唱大戲、唱大鼓、唱墜子書等等等等藝術形式,這些民間藝人,好多都是在底層鄉村城市裏遊蕩生存,憑自己的一點技藝混一口飯吃。說相聲的與說書的與他們也一樣,都是紮根在底層的表演藝術。

要麼說藝術離不開生活,別的還好,如果創作戲曲,你可以翻箱倒櫃的查資料找文獻的弄一部大戲,但是相聲就不一樣,你的結合同時代的背景,才能將這個時代的觀眾或者是聽眾逗笑。不然的話,若是脫離生活來創作相聲段子,那估計離死也不遠了!

前世某一個非著名相聲演員與體製內的相聲演員之間的對比,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雖然非著名相聲演員的相聲有點野路子,基本上是笑話而不是相聲,但是人家接地氣,能抓住觀眾的笑點,甭管是不是正統的相聲,最起碼觀眾們喜歡,作為演員來說,這就是成功。

李飛陽前世聽的相聲段子還真不少,老段子新段子,加起來五六百段是肯定有的。

聽相聲的人聽多了現代相聲,大多數就會找一些傳統相聲來聽,但是傳統相聲雖然有人說有一千多段,但是李飛陽聽過的也就是二百多段,看到過收集整理的傳統相聲的書籍,上麵也就隻有三百來個段子,而且還有不少雷同的。總體來說,傳統段子雖然不少,即便是算上沒有及時搶救導致失傳的段子,也沒有郭胖子說的一千多段那麼多。

不過,李飛陽估計有些傳統段子都是在小劇場現場演出的,相聲界內部也不想讓外麵媒體播出,這個也有可能。

總得來說,傳統段子,加上新段子,幾百個段子,李飛陽是有聽過的。此時馬春常向自己求段子,倒也不便推辭,喝了馬春常碰杯的酒,笑道:“馬老師,我寫相聲段子可是不怎麼在行啊,隻能說是盡量抽出時間趕出幾個段子,可不保證舞台效果好不好!”

馬春常大喜:“就這麼說定了!我不求你一年能給我們寫多少段子,隻要你想著這個事兒,總會有時間寫幾個的。”

李飛陽笑道:“馬老師,這相聲我可以寫,但是真正想要相聲發展起來,關鍵還是你們相聲界自己努力才行!多培養一點新人,多多進入底層進行鍛煉,多多去街邊練攤!這才能豐富創作素材,提高自己的現場掌控力。不然,要是老這麼在體製內拿工資,吃老本,我看你們前途堪憂!”

在舊社會,學曲藝是非常枯燥非常受罪的一件事情。

跟著老師大半輩子,才能從老師手裏學著點真東西

那時候條件艱苦,為了學一點技藝,為了養家糊口,學徒們也是死命的用功。

而且當時的曲藝界的門檻也高,沒有一點真才實學根本就沒有辦法讓同行承認。

在李飛陽前世,舊社會說相聲要經曆過三道門才能算是真正的入了行。

這三道門就是,BJ學藝,TJ練攤,濟南踢門檻。

什麼時候濟南曲藝界的老前輩哪裏通過了,你才是真的出師了。經過這些曆練,演員們的行活也整的差不多了,此時在給人說書、說相聲,對聽眾們心理的把握才能更到位,藝術上才能更成熟。

但是現在相聲界的演員一旦進入了體製內,這些民間曆練自然就沒有了。光是舞台上的表演,明顯就不接地氣,想要聽眾認可,就有點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