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因這關於宇宙世界天地元會的論述,非有對《易經》極有研究之人不能寫出來。裏麵關於天開、地辟、人生的言論,乃是根據易經八卦所推理而出,自有其道理,頗能自圓其說,於平白中顯出不凡的易學功底來。
王石有也不是什麼廢物學者,對於易學他也有過研究,不由心下駭然,“這小子小小年紀,怎麼連易經也懂得幾分?”
看完石猴出世,拜天地,運金光,後又鑽水簾洞,被眾猴拜祖稱王,就覺得這猴子有來曆。
再看到石猴因為怕死,便苦曆千山萬水,尋道求真,遍訪高人之時,就更是好奇這隻猴子會遇到什麼樣的師傅。看到石猴被祖師點化,起了個名字叫做孫悟空,倒這時才知道主角的名姓。看到祖師暗中傳法,不做六耳時,更是覺得情節巧妙難言。
此時此刻已經被此書勾住雙眼,不想挪開書本片刻。
不覺中天色已晚,王石有已經將連載的兩章看完,意猶未盡之下,又從頭看了幾遍,越看越覺得有味道。越看越發現作者行文運筆之妙,實在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隻是此書隻在《青年文學》上麵僅僅連載兩個章節,實在有點不夠看。
品味良久,咂摸半天,不得不心下承認這兩章的水平確實了得,少有人能及。
也不知是李飛陽故意顯擺文采,還是本文敘述的需要,這兩個章節裏麵,充斥了大量篇幅詩詞描寫,極為風『騷的賣弄了一番文字功夫。
到了此時,縱然王石有千般不願意,但也得承認這部書確實是前所未見的精品。隻要後麵的章節不失這兩章的水準,這部書成為一部前所未有的長篇巨著,已經是難有爭議了。
隻是看不到後麵的章節故事,實在有點心癢難搔,對後麵的章節愈發的期待起來。
吃完飯時,老伴問王石有,“李飛陽的小說看了沒有?感覺寫的怎麼樣?”
王石有黑臉道:“吃飯時候,說這個幹嘛?吃飯,吃飯!”
老伴低頭淺笑,不再多問。
此時,一臉不爽的不止是王石有一個人,大多數對李飛陽有意見的文人,都是第一時間買了《青年文學》期刊,他們倒要看看李飛陽這部小說有什麼好看的,使得一個雜誌為他破例。
看完連載的兩章節之後,所有人都變得沉默。
到了第二日,報紙上每天都有的批判李飛陽的文章竟然大幅度的開始減少,一些拿著李飛陽“年幼無知,文史功底極淺”做論點的文章今天一篇都沒有了。
這讓一些習慣了看批判李飛陽文章的讀者都有點不適應,不明白本來蹦的挺歡實的這些評論家們,怎麼突然就偃旗息鼓了。
偶有幾篇罵李飛陽的小篇幅文字,也隻是有氣無力的說了幾句李飛陽做事太囂張的話後,便匆匆收筆,不複多言。
在《武林傳奇》雜誌社裏麵,一位年輕編輯看著剛剛送來的報紙,驚奇萬分的說道:“嘿!我說各位,這是怎麼了這是?”
“平常滿大街的報紙上都是批判李飛陽的文章,今天怎麼突然就沒有了?這事情有點古怪啊。”
黃征農道:“你這都不知道?”
那位年輕編輯問道:“怎麼黃老師,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黃征農道:“去看一下昨天送來的《青年文學》,你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年輕編輯依言拿過來雜誌,在辦公桌上看了一會兒,拍桌子叫好:“我說那些人怎麼不叫了?原來是被飛陽的文采給驚住了!好小子,不愧是我們雜誌社的特邀作家,這手筆,這文采,一個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