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一切,到了李飛陽身上就有點不合適。
之所以針對李飛陽,原因是王石有那幾天閑的無聊,外加看不慣外界對李飛陽這個小屁孩的吹噓,就想寫文來玩一玩這個娃娃。沒想到,三玩兩玩,把自己給玩趴下了。這下子,這個人可就丟大發了,弄得一張老臉無處安放,羞於麵見故人。
如今要是不將李飛陽打倒,出不了胸中這口惡氣,王石有感覺以後實在是難以做人。
王石有寫了一篇叫做《低頭與昂首》的文章,在文章裏寫道:
隻有飽滿的穀穗才會謙虛的低下頭顱,而空癟的穀穗才會隨風搖擺,昂首向天。
山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海不言自深,水不言自流。
隻有紮根土壤中,才能獲得生存成長的養分,老是昂首看天,不如低頭向下。刺刀雖利,終會雪藏於室內,菜刀雖鈍,卻一日不可或缺。。。。。。。
。。。。。。。。。。。。。。。。
。。。
這篇文章李飛陽仔細看了一下,發現寫的確實不錯,功力深厚,語句平實,言辭緊湊。雖然在譴責李飛陽的狂妄無知,但是卻沒有咄咄逼人之感,整篇文章厚重凝實,可攻擊的地方不太多。
這一篇文寫的四平八穩,展現了王石有深厚的寫作功底,他終究還是一個肚子裏有貨的老作家,認真起來,寫的文章還是非常有水平的。
李飛陽看完這篇文章後,再想寫一篇文章反駁王石有,可就要大費腦筋了。
正要好好構思一下的時候,馬奇東從港城風塵仆仆的來到唐城,“飛陽,咱們在港城與《大江湖》打擂打輸了!”
“輸了?”
李飛陽看著馬奇東氣急敗壞的樣子,看來此事不假,還真是輸了。
可這怎麼可能?
於北非的《遊龍戲鳳》李飛陽早就看過了,文筆一般,劇情一般,就連書裏麵功夫的名字也起的一般,而《武林外史》卻是古龍中期武俠小裏的上上之作,按道理是不會輸於《遊龍戲鳳》。
李飛陽驚詫之下,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
在前世,金庸、古龍、梁羽生三大武俠小說大師名號的確立,可是經過幾十年的時間後,才被世人所公認的。
在這三人寫武俠小說的同一時期,還有許多同樣寫武俠的作家,在當時並不輸於他們。在武俠小說初興之際,讀者看的是熱鬧,是刺激,是新奇,作者的文筆倒在其次。
隻有經過大量武俠小說的衝擊,武俠小說泛濫的時候,文化欣賞水平逐漸提高的人們,才開始關注作品本身的質量,看是不是符合邏輯,遣詞酌句是否合適。一番比較之後,真正優秀的同類武俠小說才會被重新定位。
而現在所處的世界,人們的文化水平還都是處在最底層,不識字的人比識字的人要多的多,就是識字的人也隻是看報紙的水平。對他們來說,一部武俠小說的好壞與否,根本就無從分辨,隨便一部小說就能夠吸引他們的眼球。《武林外史》輸給《遊龍戲鳳》雖然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他想當然的認為古龍的小說能勝過於北非這位武俠新秀的作品,卻是有點自以為是了。
這一段時間,因為李飛陽在戰場上拚命,馬奇東不敢打擾他,如今見李飛陽安然返回唐城,還有心情群嘲整個文化圈的文人,馬奇東這才找到李飛陽說起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