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4章 菜刀與刺刀(2 / 2)

對王不知隱隱的批判之詞,李飛陽苦笑搖頭。他自家知自家,知道憑自己的本領,去戰場雖然不說是如履平地,但是除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之外,已經很少有東西能夠威脅到他的生命了。這也是他之所以參加戰鬥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這種情況王不知老人不知道,就是馬克和趙春江也隻不太清楚,隻有馬趙兩家的老祖宗才對李飛陽的真實本領有幾分了解。這些老家夥知道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是決計不會將李飛陽刀槍不入的事情傳揚開來的。

對於王不知針對他的批判性文章,李飛陽不敢反駁,發現老頭生這麼大的氣,李飛陽也不敢觸他的黴頭,既然他想嘮叨幾句,那就讓他嘮叨罷,自己聽著就是,誰讓自己做事有點不講究呢,讓這麼多人都為自己牽腸掛肚,惹得劉小璐和楊曉月整日價心神恍惚,茶飯不思,嚇得黃征農一直央求黃世昌老先生去中央找關係將自己調出部隊,還有許多知道自己上戰場的人都為自己擔心受怕,自己被老先生罵也是應有之義,沒什麼委屈不委屈的,更不用說生氣了。

在參加**********的時候,有記者就拿王不知的這篇《熱血上頭》來詢問李飛陽的看法。

對於記者的提問,李飛陽一直笑而不語,在記者的再三追問之下,李飛陽隻是說了一句:“對我來說,大多數文人都是窩在廚房案板上的菜刀,而我是擺在兵器架上的刺刀,最適合刺刀發揮作用的地方是戰場而不是廚房!在作家中,我是比較特殊的一位,請注意,我和他們不一樣,我是刺刀,不是菜刀!”

李飛陽這句話一經記者的報道傳出,引起文化圈一片嘩然。

他年少成名,一向沉穩老練,很少說出輕狂的話語。今天卻說出“天下文人皆為菜刀,而我為刺刀”話來,對當今文學界的一些作家不無諷刺之意。

刺刀比之菜刀,雖然同樣都是刀,刺刀可是要比菜刀多了幾分煞氣和殺氣,也多了幾分守土責任與保民的擔當,兩者之間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李飛陽把自己說成刺刀,把大漢文人說成菜刀,言下之意就是說大漢的文人少了股銳氣和進取的精神,沒有了擔當和使命感,似乎和平已久,難有激情。

他這一句話,罵了整個大漢的文人。

隻是這番英風銳氣,才對得起“年少輕狂”這四個字。

他是知名作家,名聲比大多數作家都要響亮,影響力更是驚人,他忠實的讀者已經遍布港澳台,甚至在全球各地都有他的讀者,當然,大漢國以外的讀者都是一些看童話故事的小朋友,大多數國外成年人,對他的了解也隻是僅限於童話作品。他的童話之外的作品,到了國外,翻譯本的數量就大幅度縮水。

但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大漢國如今的作家裏麵,根本就沒有一個人的作品能達到李飛陽的影響力。

如今李飛陽說出這番隱隱看低當代文人的話來,自然是惹來一場風波。

王不知看到這篇報道,笑罵道:“這個臭小子,怎麼就不知道消停一陣子?這才安靜幾天?又要惹出是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