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0章 透明的紅蘿卜(2 / 2)

這倒是不是評價誰好誰壞,這隻是喜歡與否的問題。

當然,對於那些政府所謂的老一輩作家,巴金、矛盾、謝冰心之流,李飛陽那是看了一個開頭之後,也就不再翻卷了,那是絕對的不喜歡的,甚至都有點厭惡的意思了。

《透明的紅蘿卜》這篇中篇小說,是李飛陽在年輕時代,所讀的中篇裏麵的除了《我與地壇》之外印象最為深刻的作品。

這篇文章裏麵的生母死去的主角黑孩,被後母虐待,文字描述的,他大冬天的光著背脊,穿著大褲衩子,讓人看著就覺得冷。可見他被虐之深。

這是一個孩子,他心裏陰暗又自卑,渴望幸福渴望關懷又對所有的人都充滿了恐懼,他被別人欺負怕了,他甚至已經麻木了。

之所以李飛陽對這篇文章印象深刻,是因為李飛陽本人是極為剛強的性格,他平常很難理解這種被欺侮、被侮辱、被踐踏、被羞臊的感受,但是看完了這篇作品,他卻是對這種情緒有了些了解。

正因為不了解,突然了解了,他才感到震撼。原來,一個弱小者的心靈上是如此的敏感,如此的黑暗與絕望,或許他單單隻是缺少了一個對他正確的伸出雙手的人。

以前的李飛陽說話很不注意,不拘小節,看了這篇文章之後,他才開始注意了自己的說話方式,極力避免在語氣上對弱勢群體的傷害。

有些時候,好心的幫助別人,因為表達方式的不恰當,也未必能夠得到受幫助之人的感激,甚至會因為你的不恰當的幫助,反而成了他的仇人,傷害了他的自尊與敏感的心靈。

描述幸福的文字,是大多數人都喜歡的,但是真正對讀者感到心靈震撼的作品,大多數都是描述苦難的作品。

在文學界裏麵,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唯有苦難與深沉的文字,才能打動大多數讀者的心靈,才能有教育意義,才能讓人覺得這是有內涵的作品。

至於輕佻飛揚的作品,是很少有被稱之為名著的。

其實這篇文章的架構非常簡單,沒有什麼奇特之處,讓李飛陽佩服的是,借幾個小衝突,小矛盾,還有幾個中旁觀者的目光中的幾個人的動作表情,作者極為深刻的把主角的內心情感展現在了讀者麵前。

李飛陽至今也難以描述出這篇《透明的紅蘿卜》中所展現出的具體情感。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留在腦海裏的就是生活的苦難與艱辛,主角人物的希翼別人溫暖關懷的小情感,以至於最後被傷害後的麻木與絕望,甚至到後來,主角心靈崩潰的無所謂。

這篇文章特別適合如今大運動剛剛結束後的年代,經曆過大運動的知識分子,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所受的欺侮與壓迫,羞辱與背叛,心靈的傷害是無比巨大的,在某種情況下,和文中的主角頗為相似。

此文所寫的,正是他們想要說而又難以表達的特殊情感,極易引起他們心靈的共鳴。這是切合這個時代脈搏的作品,此時正是適合推出的時候。

將三篇文章拿出後,從新檢查了一遍,發現沒有什麼錯誤之後,李飛陽封上了書包,從車窗抬頭望去,已經到了王不知的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