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禮尚往來(1 / 2)

橫軸打開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列列豎寫的行書墨字。字體端莊秀美,錯落有致,打眼看去,一股子濃鬱的書法氣息直撲而來,縱使不懂書法之人,看到這幅字帖,也會感到其中孕育的藝術氣息。

看看署名,卻是玉屏山人手書。

仔細看去,隻見上麵寫著一首七言律詩:

三十年來無寸功,

身似飄絮雨打萍。

貶到西川複東海,

發往南閩配北冥。

寒風吹散屋頂草,

冷日難化簷下淩。

糠菜填肚何言酒,

夢中猶疑在京城。

整首詩裏麵,一股子鬱鬱之情,溢於言表。

又有一首詞:

薄被難消冷,

少炭北風寒。

雪花如席人如冰,

少時得意老大難。

欲醉難覓酒,

思睡怎可眠,

晚來無炊腹中饑,

隻恐凍餓奔九泉。

這首詞寫得更是悲慘絕倫,把當時在人在西部邊陲之地,挨餓受凍絕望無助的情形,細細的描繪了出來。

黃世昌看罷多時,歎道:“竟然是玉屏山人李中庭的真跡!飛陽,你這都是從哪裏得來的?”

玉屏山人李中庭的李飛陽前世所沒有的人物,此人在這個世界的曆史中,卻是大大有名。

此人是這個世界的絕代人物,生於北宋年間,工詩詞,善書畫,懂音律,會劍術,是一個文武全才,而且還寫出了大篇的絕世文章,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曆數中華幾千年的**人物,能與其並肩者,不超過兩手之數。

此人雖然是個絕世天才,但是在從政方麵卻有點不太成功,因為直言犯諫,得罪了當朝天子,被貶官降職,發配邊疆;後來新帝登基,將他起複任用,拜為當朝宰相,不成想他又因為言語不當得罪了新帝,這次被一貶再貶,貶到了東海荒島,又接著被貶到了西北塞外。

這人也真能活,活到了新帝斃命之後,第三任皇帝登基後,又將他昭到京城,官複原職,另行加封。

然後他又得罪了皇帝,又被貶到海南煙瘴之地,直到快百齡之時,才被赦免回家,剛到家就無疾而終,後被追諡加封為文忠公。

此人一生極具傳奇色彩,世間多有其傳奇故事在百姓間流傳。

他的詩詞文章流傳後世,對後世的影響極大,是大漢曆史上所有人公認的文學大家,及其了不起。

隻是他生平詩詞文章雖多,但是筆墨真跡流傳卻是不多,他喜歡在當時的寺廟或者酒店的牆壁上題詩作詞,在紙上雖也不少,但畢竟年代久遠,流傳至今的已是寥寥幾篇。

其中又以《寒日帖》最為有名,被世人稱之為天下第三行書,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並稱為三大行書,在書法界的地位,在曆史中的地位,都是極高的。

這倒和李飛陽前世的東坡先生頗為相似,可惜東坡先生沒有他活的時間長。

這副寒日帖是李中庭被貶西北之時,在寒冬之際,茅草房中,饑寒交迫之下所寫,字體之間,心緒流露,感染力極強,可說是無上妙品。

此帖在明清之際,已經無有蹤跡,清朝幹隆年間,朝廷曾在天下大肆收刮文玩古物,也沒有見到這幅字帖,沒想到如今竟然在李飛陽手裏呈現,縱然黃世昌見多識廣,此刻也心情激蕩,有點難以自持。

李中庭此人,李飛陽學習曆史的時候,已經知道了他的地位,這次拿來此帖,就是想讓黃世昌鑒定一下真偽,若是真的,就送給老人,反正他對這些什麼文玩古董隻是知道一點,看不出什麼好來,不如送給識貨之人。

黃世昌歎道:“飛陽,這兩個瓷器也就罷了,觀賞之物,縱然價值過億,意義卻是不大;但是此帖卻是與他物不同,這是國寶啊!世上不見《寒日帖》已經幾百年,此次此帖重出,你可知能引來多大的轟動?”

李飛陽道:“難道這真的是李中庭的真跡?”

黃世昌道:“錯不了!如今的故宮博物院裏麵就有他的幾幅字帖。我在故宮當院長期間,時常觀帖,每天都在揣摩其筆法力道,若論對於李中庭的書法的鑒賞水平;說句自傲的話,在當世,除了雲雨年老兄,也還沒有幾人能夠比得上我這個老頭子。”

李飛陽笑道:“早就聽說黃爺爺文物的鑒定水準在行內數一數二,是宗師級的鑒定大師,您說它是真跡,那肯定就假不了!”

黃世昌道:“傳言怎能當真?飛陽,這瓷碗、瓷瓶太過珍貴,我不能收。你要是不缺錢的話,就不要變賣,拿回家裏先放著,先不要出手,過不幾年,價格肯定會大大的提升,到時候再考慮是賣是藏的問題也為時不晚。至於這幅字,我卻要厚顏收下了,我們故宮博物館還缺了幾個鎮館之寶,現在終於可以再增添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