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FU類方案
用名優福定,優氟泰,又名複方喃氟啶,每膠囊(片)含尿嘧啶。呋喃氟尿嘧啶,呋喃啶,屬於胸苷酸合成酶抑製劑類氟化嘧啶口服藥,口服易吸收,在體內經肝內酶作用轉化成發揮抗癌作用,服後血中濃度達峰值。1978年滕井等研究發現以分子量尿嘧啶重量相當混合,發現腫瘤組織中濃度最高並高於單用本身無抗癌作用,作為生化調節劑抑製腫瘤中的分解代謝,從而使濃度提高。1980年木村等報告治療胃癌228例。1987年我國報告國產治療胃癌49例,是口服生化調節劑,胃腸道選擇性吸收有生物活性的,比無活性大4~5倍,試驗證明低劑量口服生物利用度達100%,而高劑量口服後血藥濃度達峰值,與同時服可同步達到血藥高峰,使增效,形成雙重生化調節增效作用。與單用不良反應無差別,主要有惡心、嘔吐、腹瀉與口腔炎。至1995年以後歐美應用丁報告增多,主要用於治療大腸癌,是術前、後輔助化療常用方案之一。
絲裂黴素1958年用於臨床,是最早治療胃癌藥物之一,作用部位在使其解聚,阻斷複製,抑製癌細胞分裂。早年采用小量每曰給藥或中量、每周2次,近年推薦大劑量10~20次,每3周一次,有效率提高,不良反應未加重。1989年中國抗癌協會胃癌研究會化療學組單位報告285例。1990~1999年(含上述1994年報告)統計國內10篇驗證報告,累計超過300例。至1998年國外文獻報告8篇統計有效率從17.6%~63.2%。近年有的報告僅9%。說明一項新化療方案要經受時間考驗並反複驗證,以循證醫學方法隨機對照大數量研究得出可信結果。方案III-IV度反應較輕,下降了4%。本方案使用方便,患者可門診治療,藥物價格低,適合我國廣大農村患者應用。不僅用於晚期患者也適於根治術後輔助化療,可使雙重增效且毒性不明顯加重,也可試用目前還未見正式報告。
治療胃癌最常用化療藥物之一,單藥治療胃癌,明顯高於2000~2002年報告聯合化療方案中占41%,II類聯合使用有大劑量與小劑量有2兩種用法,其作用機製不同,大劑量與聯合是互補性抑製協同作用,小劑量是生化調節作用使增效,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阻礙蛋氨酸進入細胞內,使細胞內高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過程亢進,活化了葉酸的代謝係統,增加了還原型葉酸,加強對胸苷酸合成酶的抑製,合成障礙加重。胃癌化療方案多用。大小劑量有效率無統計學差別,小量不良反應輕。方案還可用於食管癌及卵巢癌。胃癌根治術後輔助化療也可應用。三聯方案療效是否更好,有待驗證,近年未見對三、四聯方案驗證報告。
上海醫大腫瘤醫院等33單位臨床試驗報告
為氟化嘧啶口服衍生物。其特點是:胃腸道吸收迅速,體內不經肝髒直接緩慢釋出,由於釋出緩慢,血液、淋巴液,腹水及腫瘤組織濃度高維持時間長,單藥用於大腸癌、胃癌。治療大腸癌優於7,有報告與無交叉耐藥。治療胃癌單藥日本報告,國內報告均屬於較高水平。聯合化療國內采用以代替的方案,所獲療效與標準比較相同或稍高。由於未做隨機驗證比較有一定困難。的不良反應中胃腸道與血液學毒性相似,肝、腎不良反應輕,其特有的熱感與尿頻症狀是由於代謝物托印刺激濕熱中樞出現一過性腹部、肛門部、顏麵潮紅及熱感,可用抗過敏藥減輕反應。刺激腦幹排尿反射中樞引起尿頻,兩者發生率10~20%,聯合方案可用於胃腸癌對耐藥者,有肝損害者仍可用能否增效以及其不良反應程度有待臨床驗證。
口服吸收好,經存在於腫瘤組織中高活性的嘧啶核苷磷酸化酶轉換,由於腫瘤中陽活性高,選擇性殺傷癌細胞。還有抑製血管增生以及抑製腫瘤擴散與轉移的作用。臨床試驗還見到抗惡病質及改善生活質量的效果。可生化調節增效,三聯並未提高療效。有些報告還見到改善。不良反應主要有腹瀉、惡心、嘔吐、厭食,對血象影響小。為減輕胃腸反應可采用口服5天休2天或服4天休3天,如連續服用最長為3收,每曰劑量600~1200為宜。聯合用藥為了不加重胃腸症狀,采用與低劑量聯合較宜,報告中惡心、嘔吐、腹瀉僅1~2度,高劑量者3~4度毒性達8%。
新一代氟化嘧啶口服劑,與均屬前體,經形成托要由3個酶經過三步驟轉化成口服後從小腸迅速吸收入肝:在肝內經羧酸脂海生成無活性中間體;在肝髒與腫瘤組織中由胞苷脫氨酶產生,在腫瘤組織中存在高量的胸苷磷酸化酶最終產生,尿苷磷酸化酶與胸苷磷酸化酶的總稱,在小鼠主要是尿苷磷酸化酶,在人主要是後者,因此說活性腫瘤組織中較正常組織高3~10倍,故認為日抗癌有選擇特異性靶向化療。定時服藥保持恒定血藥濃度又相似的作用,且使用方便,不必深靜脈置微型泵。1998年以來在亞歐美及中國等八十多國家與地區上市,首報單藥治療乳腺癌及大腸癌療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