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洋媽媽的育兒經驗(1 / 2)

不得不說外國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獨特,他們的小孩要更獨立自主一些,而且更加的聰明。那麼,外國媽媽在育兒實戰當中,是如何育兒的呢?在育兒的過程中她們最看重的又是什麼呢?

1、懷孕時,期待過男孩女孩嗎?

外國媽媽:女孩。我更喜歡女孩。懷孕早期時,我還以為是男孩,但在第16周時做了檢查,發現是女孩,我很高興,直到孩子出生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的願望終於實現了,那種滿足感和成就感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

2、懷孕飲食刻意攝取營養嗎?

外國媽媽:不刻意。隻是每天服用孕婦專用的維生素,吃東西比以前小心一些了,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我很喜歡吃水果,特別是橘子,所以孕期吃了不少橘子,但並不是因為它有營養而吃的。

3、給孩子做“胎教”嗎?

外國媽媽:有過。我讀過一些關於“胎教”文章,但我隻拿聽音樂當作“胎教”,覺得這就很好了。另外,懷孕時我還在澳洲參加了醫院舉辦的一些講座課程,學習如何在分娩時避免疼痛、如何呼吸等。

4、是自己帶孩子,還是交給父母或者保姆?

外國媽媽:自己帶。那可是一份很美好的快樂,怎麼能放棄呢?在澳洲,年輕的父母有了孩子幾乎都是自己帶的,不可能奢望得到老人太多的支持,不像在中國,孩子的祖父母都會來幫忙。我除了自己帶孩子,還請了阿姨,忙不過來的時候就讓她幫忙。

5、是自己哺乳的嗎?會因為擔心身材走型拒絕喂養嗎?

外國媽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我不在乎自己身材走型。其實在當媽媽之前我也有過顧慮,可是等孩子一出生,看著她粉嫩的小臉,我就有一種感覺―為了孩子我什麼都可以不在乎了。我覺得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品,任何食物不能比。

6、多大給孩子吃輔食?

外國媽媽:6個月。主要喂她雞蛋黃和米糊,因為這些食物富含營養,對孩子發育有利。不過要把它們做成孩子易於吸收的糊狀物才行。米糊不像我們平常喝的米粥那樣有顆粒,而是要熬更長的時間,讓米粒徹底變成糊狀。這樣雖然有點麻煩,但對孩子有好處。

7、孩子多大開始獨自睡?

外國媽媽:從生下來開始。一生下來我就把她放在自己獨立的小床上了。我總是在她的床邊,觀察她的各種反應,並不防礙我照顧孩子。我們的傳統就是這樣,從孩子一出生就讓她一個人睡,讓她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空間,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很有好處。

8、孩子摔倒時讓他自己爬起來還是扶他起來?

外國媽媽:如果她沒事,就讓她自己爬起來。如果她哭了,那我會扶。對孩子的鍛煉和教育不能超過她所能承受的範圍,無論是體力還是心理,否則會起反作用。

9、給孩子喝熱水還是冷水?

外國媽媽:冷水更多。我們的傳統就是給孩子喝冷水,我們沒有給孩子喝熱水的習慣。尤其是帶孩子出門,喝冷水更方便。

10、將來會讓孩子學鋼琴、畫畫之類嗎?

外國媽媽:不會替她做決定。我覺得關鍵是孩子是否喜歡,我不打算強迫我的孩子做什麼,哪怕是有用的技能,還是讓她自己去體會和認識吧。我會帶她去嚐試,讓她有機會領略這些項目的樂趣,但最終決定的還是她自己。如果強迫孩子學習她不感興趣的東西,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更不可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國際兒童專家的11條最實用育兒經驗

十一位國際兒童專家專們為年輕的媽媽們做了最實用,最科學的育兒經驗總結。隻要你記牢並堅持照著這些經驗去做,你的孩子不僅可以快樂地成長,他們還會真心感謝你所提供給他的這一片最為健康的天空。

1、讓小鷹慢慢張開翅膀

現在的孩子成熟得太快,這並不是一件好事。要讓孩子羽翼豐滿起來,應該給他們以倒金字塔即V形的關愛,在他很小的時候,要限製他的自由和他自做主張的權力。當他們逐漸成熟,顯現出有足夠的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時,再一步步讓他走向獨立。

這一點是為了提醒年輕的父母們不要對孩子撒手太早,否則他們會感到被縱容,習慣犯一些不必要的錯誤。進入學校以後,在因缺乏必要的判斷力而不得不需要父母幫助時,他們也會感到不習慣,以致沮喪,甚至會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而這無疑會增加父母與孩子溝通的難度。——韓維晶,博士,中國家庭行為研究項目負責人

2、不要在飯桌上爭吵

家長所選擇的食物,挑食的孩子不一定都能接受。教你采用誘導法:選好可愛的食物,然後坐下來跟你的孩子愉快地邊吃邊談。一定要讓氣氛保持輕鬆活潑,不要指責他的吃飯習慣。這樣孩子就會漸漸地喜歡上許多不同種類的飯食。千萬記住:進餐是與孩子共處的大好時機,要好好享受它,不要在飯桌上挑起戰爭。——Ellynsatter美國兒童及成人不良飲食習慣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