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武後哭哭啼啼把這個想法稟告給高宗皇帝時,高宗皇帝馬上同意,並說:“建寺祈福,是前朝慣例,先帝也曾為戰死疆場的愛將在各地建寺,為他們祈福。可是建寺來不及了,必須采取簡捷便利的方法,馬上立佛寺一所,這個辦法就是廢宅為寺。”高宗皇帝馬上詔令朝廷管理佛教的部門祠部在京師長安選宅,並要求盡快延請高僧大德。就這樣,祠部找到了長安延康坊的隋尚書令楊素的舊宅,稟報高宗皇帝和武後,高宗皇帝敕命此為西明寺。楊素之宅在隋時為其子楊玄感所有,楊玄感被誅後,被隋煬帝沒收入官,隋亡後被高祖皇帝賜予萬春公主。貞觀年間,該宅又被太宗皇帝賜予濮恭王李泰,李泰死後,無人居住。
就在舊宅立寺工程還沒有完工的時候,太子李弘奇跡般的活了過來。這次,武後倒是誠心實意地感謝佛祖的保佑,她破例拖著沉重的孕身,親自來到還沒有完工的西明寺,拈香拜佛,誦經祈禱了一番。這西明寺建成後,成了長安城中一盛大的佛法道場,高宗皇帝於顯慶三年(公元658年)秋,敕命隨駕從東都洛陽歸來的玄奘法師,暫不回玉華寺,而棲居該寺。後來,著名高僧道宣、圓測、圓照、慧琳、道世等,都曾在此寺住錫。
在香煙繚繞的佛事活動中,在為王皇後、蕭淑妃以及韓國夫人的追福超度中,在為太子李弘的建寺祈福中,在為佛光王李顯的滿月剃度的梵唄聲中,武後突然間感到京師長安的沉重。這個沉重是她與王皇後蕭淑妃你死我活爭鬥的結果,也是使韓國夫人永遠消失的結果,也是太子李弘染疾久久不愈使她幾乎失望的結果,更是她擔心佛光王李顯作為皇子複雜命運的結果。她想離開長安一段時間,到一個新的地方擺脫或卸下這個沉重。
高宗皇帝決定遠離長安,到洛陽去修養一段時間,因為這幾年發生的事,如同睡夢一般,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些什麼。他也想跳出這個夢,使自己清醒。
顯慶二年(公元657年),春節剛剛過罷,高宗皇帝和武後便從長安出發了。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浩大舉動,高宗皇帝和武後的休養,成了整個朝廷的一次大遷徙,文武百官隨駕,後宮嬪妃及宮女們隨駕,八百裏路整整走了半個月,終於抵達了隋煬帝遷都洛陽時修建的洛陽宮。
洛陽宮依山傍水而建,風景秀麗。所有來這裏的人都非常喜歡這個地方,特別是武後,她一住進洛陽宮,便立刻輕鬆了,晚上覺也睡得好了,再也不做惡夢了。高宗皇帝除覺得這裏不是祖父和父親建立王朝的地方,但對這裏有父親太宗皇帝馳騁疆場的遺跡,感到特別的親切和慰藉外,這裏的氣候和環境確實比滯重古拙的長安令人心神寧靜。高宗皇帝在這裏感覺到清醒多了。於是,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和皇後武則天,不斷地往返於長安、洛陽兩地。他想通過這樣的往返來調節自己的心境,不願意那種滯重的環境一直圍繞著自己。而武後卻把洛陽看作自己的新的天地,因為在這裏不會再有惡夢,她在這裏生下了第四個兒子李旦和她無比寶貝也是惟一生存的小女兒太平公主,而且還心滿意足地死在了這裏。此為後話。
實際上,哪裏都不是平靜的港灣。武後擺平了後宮,立即就卷入了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因為她已經走到了這一步,連歇息的機會都沒有。事情還是由她突然間萌發的菩薩心腸引起的。
四
在伊水之濱的洛陽宮中,春天就要來了,武後觀賞著春花初綻的大地,在萬物複蘇的濃鬱氣氛中,突然間有了一種寬厚慈仁的想法,她要發菩薩心腸,要以皇後的身份給高宗皇帝上一份奏表,這是她的第一份奏表,一定要體現仁慈寬厚母儀天下的姿態,這便是請高宗皇帝褒賞曾極力反對過自己升妃為後的兩位宰相韓瑗和來濟。史家評述這份奏表時認為,這是武後分化敵黨籠絡人心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