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永遠”的朝陽產業

世界現代製藥工業正以高於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增長,80年代的世界藥品市場總銷售額年平均增速為9.3%。80年代後期,生物技術作為當今最活躍最有前途的高技術之一,廣泛地應用於製藥業,進一步加速了製藥業的發展進程。進入90年代世界藥品市場總銷售額的年增長速度為10%,1994年為2467億美元;預計2000年為3500億美元;到2010年可達6800億美元。世界醫藥市場潛力不斷擴大,諸多因素的影響將促使醫藥產業保持高速增長,成為永遠的朝陽工業。

到2000年世界人口將達60億,藥品市場將淨增1/5;隨著社會老齡化,預計2000年老齡人口將達3.9億,其消費的藥費將占藥品市場的50%左右;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預防性用藥也日益引起重視,非處方藥及保健品市場發展迅速;生物技術的發展導致新型治療藥物的出現。

我國的醫藥產業經曆了40多年的發展,已經達到能夠滿足12億人民用藥的水平,1997年全國醫藥工業總產值達1400億元。近十年來,中國的醫藥行業隨著國民經濟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走過了一段持續發展的路程,醫藥商業的銷售規模不斷擴大,醫藥經濟的發展速度逐年提高,在全國各行業中居領先地位;全國醫藥商業年銷售總額平均遞增率達到12.63%,醫藥商品銷售總額達1020億元,醫藥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追逐利益、知識更新,醫藥企業日趨國際化、大型化

對利益的追逐是醫藥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創造知識的速度以及利用新知識的能力,將是下個世紀產業競爭角逐的決定性因素。世界藥品市場結構隨著科技進步和醫療不斷增長的需求而調整,預計到本世紀末將發生重大變化:生物技術廣泛應用,迅猛發展;通用名藥和非處方藥將大幅度增長;與衰老相關的慢性病、艾滋病、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病等疑難病的防治藥物將展現廣闊的市場;透皮、緩釋等製劑將進一步普及應用;預防性藥物、保健營養藥物的發展將持續升溫。

目前,市場份額的大部分隻為少數國家、少數跨國大集團公司控製和壟斷。預計未來幾年,世界醫藥市場的80%—90%將由50家大型製藥集團控製。進人90年代後,隨著國際企業兼並浪潮的不斷高漲,市場的高度集中化更為突出,產業結構調整和重組更為加劇。1995、1996年進行兼並的幾家大公司:英國葛蘭素公司收購威爾康公司德國赫司特公司收購美國馬麥道公司瑞典法瑪西亞公司與美國普強公司合並瑞士汽巴嘉基公司與山道士公司合並。

新公司的合並市場資本化達600億美元,將成為世界生命科學領域的第一大公司,其主要業務領域一一藥品、農業經營項目及營養品都將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同時,合並帶來的巨額現金(約120億美元)大大增強其後續發展的力量。

為了迎接更加激烈的未來市場競爭,我國的醫藥產業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增強企業實力。截止到1997年底,銷售額前50位的企業生產集中度已達40%;科技進步對醫藥經濟的貢獻已達40%。我國生物技術企業已達444家,從業人數5萬餘人。

“加快醫藥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增強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成為未來醫藥經濟工作的重點。

大公司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高額的科技投入、一流的科技人才和高新技術,確保了優良的生產方法和裝備、上乘的產品質量以及源源不斷的新藥投入市場。相比較而言,我國新藥研究投入嚴重不足,研究開發隊伍不穩,人才、有苗頭的科研成果外流嚴重。醫藥行業是高技術、高投人、高風險、高效益的特殊產業,沒有一支穩定的研究開發隊伍是不可能出成果的,勢必影響我國醫藥產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