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父子爭鬥(4)(3 / 3)

愛德塞爾非常喜歡這幅畫,雖然這幅畫中並沒有受難的耶穌,但他卻總是從對這幅畫的凝神思索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想到自己來到這個家族所遭受的種種不如意,多愁善感的他常常會輕輕地歎口氣。

愛德塞爾所交往的、令他最難忘的藝術家是蒂亞戈·裏維拉,他是墨西哥最負盛名的畫家,他曾在歐洲考察過多年,學習過高更、塞尚的印象派藝術,也學習20世紀藝術大師莫迪利亞阿尼和畢加索的現代派藝術,還一度走過“立體主義”的路子。1921年,他參加了共產黨,借著當時墨西哥的革命潮流,他趁勢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壁畫運動,他堅決反對迪亞斯的獨裁統治,擁護蘇維埃十月革命。20世紀30年代,他就憑借他鮮明的藝術風格獨步歐美藝術界,同時也成為當時藝術界備受爭議的人物。

裏維拉自稱是“人民的畫家”,他最擅長在大型公共建築物上創作體現現代意識的紀實性壁畫,特別是工業壁畫。他的許多作品描繪的場景被人們認為是反對資本主義製度的。20世紀20年代,他創作了著名的工業壁畫——《資本家的聚會》,畫麵上是人們都熟知的美國經濟三巨頭——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金融巨頭J.P.摩根、汽車大王亨利·福特,畫家將在現實中格格不入的三個人畫在一起,他們正貪婪地咀嚼著股票交易顯示帶,看過的人無不對畫家的想象力表示驚歎。

1932年4月,在瓦倫丁的盛情邀請下,裏維拉和妻子,也是著名畫家的弗裏達·卡洛來到正陷入大危機中的底特律,為底特律藝術委員會的大樓創作工業壁畫。愛德塞爾當時也深陷危機中,不僅福特公司步履維艱,他的個人投資也在經濟危機中損失巨大,但他還是為裏維拉提供一萬美元的資助。

底特律這座汽車工業城市讓裏維拉震驚,特別是福特工廠,轟鳴的機械聲,高聳入雲的大煙囪,川流不息的生產線,一刻不停地在生產線上忙碌的工人。這一切,給裏維拉以創作的靈感,1932年5月31日,裏維拉的創作完成。這幅壁畫取名《人與機器》。畫麵上描繪了正在生產汽車流水線上的美國普通工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膚色。實際上這就是福特工廠的最現實的描繪,冷酷無情的監工、像奴隸一樣的流水線上的工人,所有的人都拜在了機器的腳下。

裏維拉試圖通過這幅壁畫告訴人們,人雖然創造了機器,可是機器也在控製著人。這正是資本主義現代生產所麵對的一個矛盾,機器極大地解放了勞動力,勞動力也在極大地依賴機器。機器把人變得冷漠,失去了人情味。整個作品用強有力的色彩,明確而簡練的線條,拙樸的民間風格,以及多焦點的透視,顯示了畫家獨有的風格。

裏維拉認為這是自己最好的一件作品,但卻在底特律城引起一片巨大的爭議,有人認為裏維拉成功地表現了底特律汽車工業的混亂、狂熱,以及機器工業的意義;也有人認為作品暴露了這座城市的醜惡和汙點,要求將壁畫粉刷覆蓋掉,或者遷移到一個不顯眼的地方去。

愛德塞爾看到這幅壁畫,被它那股力量深深地震撼了,他認為裏維拉準確地表現了底特律這座城市的精神,並且意識到這將是一件不朽之作。於是,他和底特律藝術學院站在一起,堅決維護裏維拉的作品。

正是在愛德塞爾的堅持和說服下,這幅壁畫終於得以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