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群,1920年生於安徽蕭縣白土鎮(當時蕭縣屬於江蘇省徐州市)一個具有文化修養的醫生世家,1935年進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西畫,1941年畢業於國立杭州藝專。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學建築係。1949年任教台北師大藝術係。1951至1955年任教於台灣師範學院。1955年定居巴黎,從事繪畫創作。1980年入籍法國。1997年當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終身士。朱德群先生是當今著名海外華人藝術家之一。

在評價人的創造成就時,有一個公約出來的標準:越不可替代,其成就就越高。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是五十億人中每年僅有十人左右獲此榮譽;每個國家的民選總統是數年才選出一位;國際奧運會的金牌是四年才發出幾百塊;兩個世紀來的法國治國思想庫——法蘭西學院(由拿破侖下令將法蘭西研究院、理學院、文學院、藝術學院、道德與政治學院合並而成)——的終身院士則是總共隻有250人,逝世一位才可選出一位遞補上……凡此種種“稀有”,或者說是不可替代程度,便是公認的人的創造成就高度的標誌。畫家朱德群,不僅是在1997年12月17日被法蘭西學院選為250名院士中的一員,而且是法蘭西學院成立兩百多年來的第一位華裔藝術院士,其成就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1999年2月3日下午3時,法蘭西學院在學院的圓拱會議廳內舉行隆重的院士加冕典禮。七十八歲的朱德群身穿特製的拿破侖時代的綠底金線刺繡院士大禮服,在法蘭西共和國儀仗隊的擊鼓致敬聲中登上神聖的講壇,發表了就任演說。爾後,在康伯爵夫人廳舉行的授劍儀式上,他佩戴上了象征法國國寶級榮譽的法蘭西院士寶劍。在加冕典禮上,法蘭西學院院士、著名雕塑家讓·卡爾多在頌揚朱德群院士的演說中說:“在當代藝術中,您的作品所表現的豐富內涵是無可比擬的。在我們的眼中,您是一位創造力雄渾博大的藝術家,您駕馭和完成了如此多的極其稀有和高品質的作品,您卓越的智慧和性格給我們學院投進了一片新的光輝。您的作品是世界性的,因此,這片新光輝所照耀的範圍已超越了法國國界。”

那麼,這一束“照耀世界的法蘭西光輝”是怎樣生成的呢?

“光”的最初源頭在中國安徽蕭縣。1920年10月24日,朱德群出生在這個縣的白土鎮的中醫世家,家有不少曆代名家的收藏,從小耳濡目染。然而,使“朱氏星體”形成發光機製的時機,卻是他在十五歲(1935年)那年考取了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留法的林鳳眠大師任校長。朱德群比趙無極低一班,比吳冠中高一班,如今三位都是國際知名的大師。這不是偶然。因為林鳳眠讓集國畫大成的潘天壽教中國水墨畫和書法,讓飽學了法國現代藝術的方幹明、吳大羽教素描和油畫。學生們在學中華文化的同時還要學法語。朱德群等一開始的“藝術基因結構”,就是東西方兩根“藝術文化鏈”組合起來的雙螺旋結構,就像最富原創性的生命基因DNA的雙螺旋鏈一樣。這一點非常重要,它是朱德群等人之所以能成為國際級大才的“生命智慧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