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人生充溢著五彩繽紛的故事,而他的人生卻擠滿了驚天動地的事故。
他曾經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嬰兒,直到3歲那年,才有幸蹦出一個字,讓家人欣喜若狂,但也在3歲那年,他經曆了人生中第一次坎坷--小小的他在橫穿馬路時被車撞飛。
那場車禍中,他很慶幸自己隻是輕微腦震蕩,縫了幾針就好了。然而,從此以後,麻疹、皮疹、水痘、濕疹、肺炎、哮喘等各種病魔接踵而至,它們如影隨形,樂此不疲地折磨著這個名叫特納的小男孩,小特納也隻好全力奉陪,頑強地與病魔抗爭。
10歲那年,小特納又不幸結識了更強大的病魔--麵癱。那原本是個喜慶的節日,早上,他原本打算收拾好去參加節日遊行,可就在刷牙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臉龐有點不聽使喚的感覺,接著他的半邊臉就突然提不起來了。
“天哪!”他拍了拍自己的那半邊臉,“我的臉怎麼了?我多麼想參加今天的遊行活動,可是,我該怎麼辦?”
他能怎麼辦呢?他隻好讓媽媽再一次將他送進醫院。
在去醫院的路上,他不停地問媽媽:“媽媽,真的有上帝嗎?上帝真的是慈善的嗎?那他為什麼對我那麼殘忍?上帝是萬能的嗎?那他為什麼不能給我一點點幫助?媽媽,你知道嗎?我真的不喜歡光顧醫院,我真的不喜歡結交醫生,我對自己的身體很無奈!”
媽媽的心痛自然不會表現在臉上,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微微一笑說:“當然有上帝了,他是萬能的,也是慈善的,但是,他也是智慧的,他知道你很堅強,所以派遣病魔來考驗你,目的是把你磨煉得無比強大--你看,上帝在天上看著你呢?”
小特納順著媽媽手指的方向,什麼也沒看到:“我看不見上帝,但上帝一定能看見我--所以,我要表現得勇敢一些!”
在醫院裏,小特納勇敢地接受了脊椎穿刺手術,這是一個無比痛苦的過程。當醫生把一根針紮進他脊椎裏準備抽骨髓時,他疼得大喊大叫,但卻沒有絲毫掙紮,而是強忍著劇痛,因為他相信:上帝在看著他。
兩個星期以後,他的麵癱症狀消失了,然而,病魔並沒有放過這個堅強的孩子,他的嘴巴開始出現問題了,他變得口齒不清,無法表達自己所想,讓聽的人弄不明白他想說些什麼。多虧他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哥哥達柳斯,一看到心愛的弟弟張嘴,就可以根據他的嘴型判斷他要表達的話語,於是,哥哥成了弟弟的“貼身翻譯”。
在家裏,小特納在媽媽的照料和哥哥的陪伴下,艱難地成長著;在醫院,他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讓自己的嘴角組織慢慢靈活起來;在學校,他除了正常上課以外,還專門報了演講課,訓練自己的發音,讓自己慢慢地講話。
體弱多病的身體,那是童年留給他的痛苦記憶,這位弱不禁風的少年,並沒有停止自我拯救的步伐。他聽說打籃球可以強身健體,便開始了漫長的籃球生涯。盡管在籃球場上經常被別人碰倒在地,常常傷痕累累,痛不欲生,但他不泄氣,對籃球永遠充滿無比的熱情和激情。可是,玩伴們泄氣了,跟這麼虛弱的他打籃球太沒意思了,也太危險了,於是,學校的夥伴放棄了特納。可是,特納沒有放棄自己,哥哥也沒有放棄弟弟,在家裏,兄弟倆就是最默契的玩伴。
貧困的家裏沒有籃球場,也沒有籃球架,於是,兄弟倆相約在自家後麵的小巷子裏建造一個獨特的籃球中心--他倆把一個裝牛奶的板條箱固定在一根電線杆上,用鐵棍捏了一個籃筐圈。
從此以後,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兩個相親相愛的少年在小巷子裏追逐著籃球,也放飛著希望。他想:上帝在看著我呢?我要好好表現。
在上高中時,特納開始能夠毫無障礙地在眾人麵前說話,他的身體也越來越強壯,籃球技術越來越高,並有幸收到了享有盛名的美國研究型公立高等學府,同時也是本州排名第一的公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提前錄取的通知,並在這所大學裏的籃球聯賽上取得了優秀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