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想得到,最終什麼都得不到
有1件事情你能做得好,那叫合格;有10件事情你能做得好,那叫優秀;有50件事情你能都做好,那叫卓越;有100件事情你還想努力把它們都做好,那就叫找死!
放棄該放棄的是無奈,放棄不該放棄的是無能,不放棄該放棄的是無知,不放棄不該放棄的是執著。
人生是需要戰鬥的,但不是每一場仗都要打。每一場仗都打,那不是戰鬥,是找死。
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隻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隻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一個人在處世中,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度量。對於人生道路上的鮮花、掌聲,有處世經驗的人大都能等閑視之,屢經風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對於坎坷與泥濘,能以平常之心視之,就非常不容易。大的挫折與大的災難,能不為之所動,能坦然承受,這則是一種胸襟和度量。
不要貪圖無所不有,否則你將一無所有;不要試圖無所不知,否則你將一無所知;不要企圖無所不能,否則你將一無所能。
兩人上山去尋找精美的石頭,甲背了滿滿一筐,乙隻挑了一個。乙說:“漂亮石頭雖然多,但我隻選一個最精美的就夠了。”下山路上,甲感到負擔越來越重,最後不得已不斷地挑一個最差的扔下,到下山時隻剩下一個石頭!
老師提問:“有個人要燒壺開水,燒水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他該怎麼辦?”有的同學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去買。老師說:“為什麼不把壺裏的水倒掉一些呢?”同學們一聽,表示佩服。——世事總不能萬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佛曰: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人最軟弱的地方,是舍不得。——舍不得一段不再精彩的感情,舍不得一份虛榮,舍不得掌聲。我們永遠以為最好的日子是會很長很長的,不必那麼快離開。就在我們心軟和缺乏勇氣的時候,最好的日子毫不留情地逝去了。
能夠擁有一份美麗的心情,不是因為我們獲得的頗多,而是我們計較得很少;我們深深懂得,多,有時也是一種負擔,是另外一種失去;少,並非真正不足,而是一種隱形的有餘。很多時候,我們審時度勢,選擇了舍棄,學會舍棄並不意味著全然失去,而是一種更寬闊更博大的獲得!
很多微笑,明知道虛偽,卻還強擠著笑容;很多回憶,明知道痛心,卻還是無法釋懷;很多時候,明知道厭倦,卻始終一成不變;很多放棄,明知道美好,卻始終不甘離去;很多渴望,明知道無用,卻始終想得到理解;很多束縛,明知道拉扯,卻還是擺脫不了;很多事情,明知道結局,卻還是想停也停不下。
所有的得失,趁你能放下時,通通放下來,很多東西是過眼雲煙,能陪你到終點的,寥寥數人而已。曾經的功敗,你可以放棄時,就讓它們全部過去,人生其實是看完一段風景,再讓別人擠得水泄不通。無人左右逢源,無人花好百日。我們的幸福,是靜享與人的溫情;我們的成功,是踏實走自己的路。
放棄可以說是件痛苦的事,因為對生活寄予太多的渴望,對未來秉持長久的夢想,許多東西不能割舍。但是,生活有時是低穀、深淵,過多的負重,可能加速墜落,帶來精神的不堪。學會放棄,並不是拋棄,隻是暫時放下,讓疲憊的身心稍許放鬆。
我們時刻都在失去,失去時間,失去生命,失去財富,失去機會。我們努力地想去擁有更多的精彩,可惜隻有兩隻手,所以必須學會選擇,學會放棄。要清楚哪些是我們不需要的,如果心的欲望太大,什麼都想抓,可能最後什麼也抓不牢。隻有學會放棄,才能更好地持有。
杯子滿了,泡了好茶也得喝掉再續。心自滿了,自大了,自負了,自然就會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甚至夜郎自大。時常告誡一下自己,是不是又到了應該清空“庫存”的時候了。清空了杯子,才能重新開始。佛家說的“放下”,經濟學家說的“忘掉沉沒成本”,都包含在這一隻空杯子裏了。
放棄,也是一種選擇——得失失得,何必患得患失;舍得得舍,不妨不舍不得。也許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放棄,又不斷得到的過程——放棄,不是怯懦,不是自卑,也不是自暴自棄,而是在痛定思痛後做出的一種理智的選擇。
人生,沒有永遠的傷痛,再深的痛,切掉之後,傷口總會痊愈。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你不可以坐在坎邊等它消失,你隻能想辦法越過它。人生,沒有永遠的愛情,沒有結局的感情,總要結束;不能擁有的人,總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