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郭士納,美國IBM公司的CEO。1942年,他出生在美國紐約長島的一個貧窮家庭裏。
1963年,他進入哈佛大學商學院,兩年後畢業,並在著名的紐約管理谘詢公司麥肯錫工作。在23歲時,他是這家公司雇傭的最年輕的MBA。
28歲時,他成為麥肯錫谘詢公司最年輕的委托代理人。
1993年接任瀕臨破產邊緣的IBM。他克服一切困難,實施了一係列扭虧為盈的戰術。
1992年,郭士納上任之前,IBM虧損達50億美元;1998年IBM公司營業收入創曆史最高紀錄,達到817億美元,純收入達63億美元。
IBM全球技術開發方麵的成績尤為突出,連續6年位居全球各大公司榜首。
自從郭士納接掌以來,IBM的股價已經漲了10倍。郭士納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1995和1996年最佳管理者。因為在電子商務和教育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2001年6月郭士納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的生日慶祝活動中被授予榮譽爵士。
2002年1月出版的《商業周刊》評選出了2001年全球25名最佳總裁,IBM的CEO郭士納名列榜首。
不做隻求穩妥的人
在1992年IBM遭受了高達497億美元之巨的虧損,是美國公司曆史上最大的虧損。董事會成員們達成的惟一共識就是,現任CEO的阿克斯必須辭職。IBM開始找人取代阿克斯。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刻擔任此職的人,必須有足夠響的名聲,能使雇員尊重他。這項任務是令人生畏的!
1993年3月的第3周,各大媒體都把郭士納吹捧為IBM總裁的首選人物,他卻對此保持沉默。但也有些人認為,董事會不會選一個缺乏電腦行業經驗的人。為了讓他熟悉這個職務所牽涉到的一切,IBM為郭士納提供了各種文件,有些是雇員寫的;有些是外部人寫的。這使得郭士納不禁說道:
“看起來IBM得到了大量免費的谘詢。”
郭士納還在猶豫不決,可董事們卻認為讓他來管理IBM,就會更放心。
他們喜歡他使大公司扭虧為盈的紀錄。他們很高興他對技術在公司中的作用有很紮實的了解。他們尤其喜歡這個事實:他是個局外人。僅僅這一點就會使他在IBM立即受到尊重。他們也很欣賞他堅定的決心和快速評價和解決複雜商務問題的能力。資深的IBM經理們也對郭士納表示友好。
郭士納很快就要做出決定了。他讀了一本名為《電腦戰爭》的書,他在南佛羅裏達州自己的度假別墅外的海灘上長時間地散步。在散步時,他想到自己最喜愛的一句名言:“觀察烏龜吧。它是靠伸出頭來才能前進的。”就是這句名言促使郭士納做出了決定。他喜歡這個挑戰;他喜歡這個風險。他向自己承認,他不在乎把頭伸出來。在通知董事會他決定接受這個職務後不久,他暗想道:“我從來不是個隻求穩妥的人。”
讓下屬產生緊迫感
郭士納上任不久,便開始逐步更換高層管理人員,以期注入新鮮血液。
在組建管理隊伍時,郭士納說:“我不管你將是未來的商界名人,或是正準備另謀出路,我要的是你們現在得為我盡心盡力地工作。”對他手下那批管理者來說,適應郭士納的過程就如同達爾文的進化論一樣殘酷而且緩慢。IBM的經理常談起,他們是如何被郭士納偶然叫住,並被要求立即對一名同事作全麵的評估。一位IBM雇員說:“他想知道我對自己的上司怎麼看。
盡管我說的都是稱讚的話,但當著他的麵我始終感到心驚膽戰。”開會時,郭士納習慣對每個在場的人作一番評價,他說:“毫無疑問,在最初的一年裏有些人企圖給我服精神砒霜,我是指那些很糟糕的主意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