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大心細就是本事
最近兒子對我說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
“我以前的室友,選了一門非常難的數學課。可是他每次寫報告,都拖到最後兩天,而且先出去跳舞,喝個大醉,再回家寫。”
我問:“為什麼?”
“大概因為他沒什麼自信吧!”兒子笑笑,“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很多人沒有自信,就先放棄自己。好像我室友,他喝個爛醉,寫壞了也是當然,於是為自己的失敗找到借口。這時候,他才敢下筆。”
兒子的話,讓我想起以前在學校打籃球,剛開始比賽的時候,我都不敢出手,總把球傳給別人投。但是當別人投不進,比分愈拉愈大,我就敢投了。
現在想,那時的心理不也一樣嗎?
“別人先投不進,我投不進就不丟人!而且反正輸定了,我就算投不進,也沒什麼大關係。”
隻是往另一個角度看,如果兒子的室友早早就準備他的報告,我又能早早就投球,不是可能有更好的表現嗎?
我們常說“藝高人膽大”,表示藝不高,才會膽怯。但是當你細心觀察別人,或想想自己的時候,會發現我們常常有不錯的本事,隻因為缺乏自信,而變得膽怯。
膽子一小,就拖,就不敢出手,結果明明有能力,卻表現不出來。
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演唱家帕瓦羅蒂,在他的自傳裏就寫過這麼一個有才華,卻膽怯的年輕人。
那年輕人在參加比賽的時候,居然嚇得躲到布景後麵。
帕瓦羅蒂的助理們知道他很有才華,急著四處找,把他拖出來,硬推上場,果然表現奇佳,得了大獎。
帕瓦羅蒂在書裏感歎地說,如果不是那些女士分頭把他找回來,可能就再也沒人能聽到他的聲音。
其實何止那年輕人,連帕瓦羅蒂自己都出過因為缺乏自信而表演不佳的情況。
1993年,名指揮家慕狄邀請帕瓦羅蒂在斯卡拉歌劇院主唱《唐·卡洛》。
那是帕瓦羅蒂從未演出的角色,也是他首度與慕狄合作,想想機會難得,就一口答應了。
演出定在四個月之後,本來帕瓦羅蒂有足夠的時間練習,可是他別的地方的演唱排得滿滿的,又主辦了一個馬術展覽。
正式演出了。帕瓦羅蒂一路唱來都很精彩,但是突然,有一個音,他唱走了調,當場觀眾就喝了倒彩。
第二天樂評家也紛紛開汽水。連多年之後《花花公子》雜誌訪問他的時候,都重提舊事來糗他。
想必那是帕瓦羅蒂一生中最懊惱的時刻。
為什麼?為什麼會出差錯?
帕瓦羅蒂事後檢討:
“音樂的準備與演唱之間,有很大的關聯。當你不能確定下一個音的精準位置,瞬間的猶豫就會造成嗓子不穩定。”
可不是嗎,我們唱歌的時候,遇到高音,你愈覺得自己唱不上去,就愈唱不上去。相反地,如果你能鼓足了氣,勇敢地往上唱,反而可能唱得不錯。
帕瓦羅蒂不也有猶疑出錯的時候嗎?
這也使我想起有一次在電視上,看見名小提琴家伊紮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指導學生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