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看著父親找到自己那嚴肅的表情,心想今天有免不了一頓飽打了……
孟曉小時候經常被打,也知道挨打的滋味是什麼樣的。
回想起,自己挨打的場景,孟曉就是一陣粟粒。
在這偏僻的山村裏,教學質量是非常的差:“孟曉就因為多次沒有考好成績,回家就會被父親責罵,母親的責打。”
現在聽到父親的嗬斥,孟曉自然是想到了挨打……
聽到那熟悉的聲音,心中感到一陣粟粒,小時候挨打的場景立刻呈現在孟曉得腦海裏:“父親拿著竹棍抽在孟曉的屁股上,疼的孟曉哇哇直叫……”
在那樣的環境下,孟曉變得比童年的孩子都要成熟很多:“古人雲,棍棒下出孝子。童年的時光總是美好的。”
孟曉的童年,值得回憶的有很多,在艱苦中成長。艱苦的生活讓孟曉很早就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家裏的條件越來越艱苦,家庭的重擔也是一年比一年重,就在孟曉十二歲那年,已經能為家庭分擔一些自所能及的瑣事了。
就在這個時候,出乎意外的是父親並沒有責打孟曉:“隻是走到孟曉身旁伸手摸了摸孟曉的腦袋。然後輕聲的說了一句快回家吧!”
簡直太像了一模一樣……
和七歲那年一樣,隻有那一次沒有被父親責罵!孟曉帶著喜悅與激動的心情,跟在了父親身後,回家了。
回到自己家門前的時候,孟曉目不轉睛的看著當年熟悉的房子,再看看院子裏,擺放著小時候寫字常用的石桌與石凳。
父親轉身走進一間破舊的茅草小屋裏,孟曉一個人站在院子裏,四處的打量了一番,當目光轉動在院子角落的時候,孟曉視乎回憶起了八歲那年,八歲那年有一件事,夢曉記憶猶新的就是,認識了一個新的小夥伴。
在那個角落裏原本有一間小屋,在那間小屋裏搬來了一對父女倆,女孩叫劉舒雅。
小舒雅從八歲就和孟曉一起成長,一起玩到十三歲那年,隻因父親的工作原因,小舒雅不得不隨父親一起離開那間小屋,來到了城市。
小舒雅在離開的時候,看著那不舍的表情,舒雅對孟曉說:“有機會我們會在城市的高中見。”你是我最好的夥伴我也舍不得離開你們。
童年時代最為美好,值得回味。
眼前的這一切讓孟曉一陣失神,父親從茅草屋裏端來了一碗剛煮好還冒著熱騰騰的香氣,飄著香味的麵條走了出來。盡管父親做的麵條是那麼的難吃:“在這碗麵條中孟曉感到了溫暖,在這溫暖中感覺到了父親那份溫暖。”
父親開口連續叫了兩聲孟曉……孟曉才從沉靜中應了一聲,嗯……
來到石桌前坐下,父親把剛做好的麵條送到了孟曉麵:“看著碗裏熱氣騰騰的麵條,孟曉的肚子已經開始,咕咕……的叫個不停。”
已經快一天沒有吃東西了,孟曉拿起筷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就在孟曉很享受這碗熱騰騰的麵條帶來的幸福感時,突然間,一個熟悉的聲音再次出現了……
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你還知道回來啊!我看你這個書不用念了,明天你就跟著大人到地裏幹活去,家裏窮讓你好好念書,你三天兩頭的不去學校,這個書還念不念了……
就在這個時候身上一股刺疼的感覺讓孟曉哇哇……的哭了起來。
“母親是一個很嚴肅的人,也是一個不講理的人。”隻要一犯錯,不管怎樣總是勉不理一頓打。
就因為父母的嚴格要求,才使孟曉變得更加懂事,才有了十三歲的年紀就已經想到為家分擔一些自所能及的家務了。
對於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來說,十三歲還是一個和別的孩子一樣玩耍不懂事的童年時代,還沒有成年,而對於孟曉來說十三歲已經算是一個該懂事能為家裏做些事的年齡了。
這一切的一切都浮現在孟曉的腦海裏,讓孟曉腦袋一陣刺痛。
第二天,孟曉真的就被嚴厲的母親給弄到地裏幹起了農活來,這一切都和小時候一模一樣……
隻是這一次,走到地裏的時候,孟曉就發現,自己家中地用的農家肥和種子放在一起有問題?
孟曉把這個不科學的種植方法告訴了父親,在父親眼裏孟曉還是一個啥都不懂的孩子,那裏知道孟曉已經是一個重生對種地已經是一有著科學種植有經驗的人。
就在父親認為孟曉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孟曉給父親將起了科學種植來……
無論孟曉怎樣來給父親講解,父親依然認為孟曉這些都是沒有依據的。在父親眼裏孟曉這都是小孩子家心裏想法……異想天開的夢想。
孟曉的努力沒有得到父親的理解,還被認為是小孩子異想天開的結果,這讓孟曉極度的苦惱與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