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莫以善小而不為(1 / 1)

古時候的印度有個須和多國,國王名叫薩多浮。一天,國王外出狩獵,他帶著大隊人馬正前進時,遇見了一座佛塔,國王便取出五個銅錢供養佛塔。當時有個身材魁梧的男子也路過這裏,他看到國王在供養佛塔,便高聲說了句:“善哉,善哉!”這是稱讚國王的善行。

國王聽後覺得不滿,因為他以為這是在笑話他小氣。於是就讓侍衛把這個男子捉回了王宮。國王問這個人:“你見我供養五個小錢就讚歎,是不是笑話我供養得太少?”

這男子匍匐在地,乞求道:“若大王赦我無罪,我才敢說真心話。”

國王說:“好吧,我可以赦你無罪。”

這個男子趕緊謝恩,說:“我過去曾在山中做過盜賊。有一天,我捉住了一個人,可他拚死也不交出錢來,緊緊地攥著拳頭不放開。我便想:此人手中一定有特別值錢的東西。於是我威脅他、嚇唬他,讓他張開拳頭,可他就是不肯。我當時貪心太重,一怒之下就殺了這個人。可我在他手中找到的不過是一枚銅錢而已。我當時萬分悔恨,同時也很沮喪,為了一枚銅錢,竟然不惜自己的性命,世上居然有如此慳吝之人!所以,如今我見到施舍錢物的人,都覺得難能可貴,都要稱讚他的善行。”

這個人在之前曾經見過那種處於極端危難之中卻不舍微利的人,知道人的慳吝之心是多麼的可怕,所以,他才明白,能夠從細微處做好事,哪怕一點點的布施,都是難得的善行。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不要說什麼成佛成聖的大道理,若是不能從細微處培養自己的善心,做出善行,我們就真的是荒廢了人生。那些能夠從一點一滴做起,熱心幫助別人,做好事的人,他們活得才真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