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唐文宗很喜歡吃蛤蜊,沿河居民為了討皇帝歡心,都在不斷地捕捉蛤蜊進貢到宮裏。

有一天,人們捕獲了一個很大的蛤蜊。當禦廚剖開以後,發現裏麵有一尊酷似觀世音菩薩的聖像,看上去非常莊嚴,十分稀有。

唐文宗覺得這事可真稀罕,一定預示著什麼好兆頭,於是就用錦盒供奉在興善寺,讓大家瞻禮,並在上朝時問群臣:“眾位愛卿之中,有誰知道蛤蜊內出現觀音聖像,是什麼祥瑞之兆?”

有位大臣說:“哎呀,這可真是超凡之事,並非一般學者凡人所能知曉。藥山惟儼禪師深明佛法,博聞強記,陛下可以詔來詢問。”

藥山惟儼禪師到達宮中後,便告訴唐文宗:“世間諸事,物無虛應,這種祥瑞正是開啟陛下學佛弘法的信心啊!《法華經》裏說:‘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其說法。’可見,陛下您福德很深!”

唐文宗說:“菩薩雖已現身,但我並未聽到他說什麼佛法啊!”

藥山惟儼禪師立即解釋道:“陛下,您認為蛤蜊中現觀音聖像,能否啟發陛下的信心?”

唐文宗說:“這種稀奇的靈異之事,是我親眼目睹,怎麼敢不相信?”

惟儼禪師就說:“陛下既然已起信,菩薩已為您說法了!”

藥山惟儼禪師對唐文宗的說法十分巧妙,這種靈巧智能,就從禪心中得來。有了禪心,真是信口說來,皆成妙諦,不僅能開啟人的智慧,而且還讓聽者心生歡愉。

如果我們真能對禪道有所體悟,那麼世界上的一朵鮮花、一株野草、一棵樹木,都是禪心的體現啊。又何必一定要聽到佛菩薩講說佛法呢?

有些朋友說:“法師啊,你天天上微博,怎麼不見你說佛法呢?反而說的都是日常生活裏的瑣事。”

我回複說:“瑣事就是佛法啊!佛法不離世間覺,而瑣事不就是世間事嗎?佛法是對凡人說,所以也是從凡事中體現出來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