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印度,佛陀的獨生子羅睺羅經常跟隨舍利弗一起聽佛陀的言教,但是,羅睺羅年輕氣盛,經常發脾氣,因此,他也經常遭到舍利弗的嚴厲批評。
有一次,舍利弗帶著羅睺羅來到王舍城托缽乞食,不料卻遇到一個惡人攔路。這個惡人不僅把沙土放進羅睺羅的缽裏,還辱罵羅睺羅。看熱鬧的人很多,雖然有人上前解圍,但那惡人罵得卻更加難聽了。
羅睺羅當時氣得漲紅了臉,舍利弗卻說:“你應該把心放平靜,現在就是你修行的最好時機。”
惡人見羅睺羅不說話,就用木棒打破了他的頭,鮮血流下來,惡人嘲笑道:“看你能忍到什麼時候,我就不信你的慈悲可以化解你心頭的怒火!”
羅睺羅沒有理會,反而托著缽從容不迫地向前走去,有人說:“你們看!這位長老沒有生氣,他是個聖人,是忍辱聖人!”於是大家紛紛跪倒在地。
舍利弗看到羅睺羅流了那麼多血十分心疼,就說:“在這世上,再沒有比忍辱更難做到的事了,而你卻做得很好!”
“我不會記恨剛才那個人。在這個世間,有太多惡人,我所見到的地方都充滿了仇恨、怨憤和絕望,人們活得很是痛苦。所以,我不對世間的人和事生氣,我反而哀憫起他們來。因為他們不懂忍辱,反而給自己帶來了更多煩惱。”
忍辱確實是修行的增上緣,但是我也要提醒大家,我們可不是一定要逆來順受,比如,麵對拖欠工資的老板、麵對踐踏法律的惡人,我們可以寬宥他們,但絕對不能軟弱。忍辱和大無畏並不是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