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智慧的生活之道(1 / 1)

在古印度,有一位越難長者。他是舍衛城的大富人,家中珍寶無數,金銀寶物,土地豪宅,應有盡有。雖然富可敵國,但他生來就小氣。人們勸他要多做善事,可越難聽後總是不屑。還有親友勸他應該施舍一些財物給附近的老弱病殘,越難長者一聽要動他的金銀,立刻就變了臉色。

久而久之,越難長者小氣慳吝的聲名就在城裏傳遍了,隻要他一出門,就有人指著他說:“這就是那位富可敵國的越難長者,是我們舍衛城裏的大富豪,當然,也是出名的小氣鬼!”

越難長者以為自己死死地守著財富,財富就會越積越多,可是不知為何,他家中的金銀似乎越來越少,此時他患上了怪病,眼睛瞎、耳朵聾,說話不清楚。為了治病,他花去了畢生積蓄,而怪病卻始終沒有好轉。

有些醫術精湛的醫生聽說是給越難醫治,便說:“這個人太慳吝,我不給他看病!”因為大家怕他不肯支付醫藥費。當兒子把這些事告訴越難長者後,越難長者躺在床上流下了懺悔的淚水,他叮囑兒子為人做事,千萬不要那麼慳吝,也不可把錢放在第一位,因為臨命終時,有再多財富也帶不走一絲一毫。

越難長者的兒子聽從了父親的教誨,在父親死後,他辛勞地耕種家中僅有的一塊土地,養活一家老小。雖然日子比從前難過多了,但越難長者的兒子堅持日行一善。他幫助街坊挑水,又照顧年老體弱者。舍衛城的人對越難長者的兒子讚不絕口,都稱讚他是個善良又智慧的人。

智慧的活法,就是要大大方方,不強求、不貪戀、不執著、不慳吝。不論對你已經擁有的還是未曾擁有的,你都應該感到快樂。能盡力盡心地幫助別人,不要說日行一善,哪怕你常存善念,你的生活都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