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曆史上最為傑出的帝王應首推伊麗莎白一世。她執政期間,英國在經濟、科技、文化和軍事上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這就讓人們對這位女王傳奇的一生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伊麗莎白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離婚後,與第二任妻子所生。
父母的婚姻成了英國基督教會反叛羅馬教廷的一個轉折點。然而亨利八世六娶王後,三次殺妻,伊麗莎白的生母就是在她3歲時被處死的。幾個月後,國會宣布伊麗莎白為私生女。
1547年,伊麗莎白13歲時,亨利八世去世,10歲的愛德華繼位。此後的11年中,英國並未有突出的發展。愛德華16歲時一病不起,王位又傳到亨利八世的大女兒瑪麗手中。瑪麗女王支持羅馬天主教,鎮壓基督教,並殘暴地處死了約300名國教徒,因此人稱“血腥瑪麗”。她將伊麗莎白幽禁在倫敦塔中。此間,伊麗莎白便跟隨人文主義學者學習古代經典,還掌握了法、德、意等多國語言,她更加信仰基督教。這些為其日後的政治生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1558年,瑪麗死去,皇冠終於戴在伊麗莎白的頭上。此時,她風姿綽約,渾身散發著高貴和魅力。
年輕的伊麗莎白一世一登基就麵臨著許多難題:與法國的戰爭未完;與蘇格蘭、西班牙的關係緊張;國內各個宗教派別之間矛盾尖銳等等。為穩定國內局勢,1559年,英國通過了“國王至高權利和統一禮拜法案”。這是一項折衷法案,確定了英國聖公教為正式的英國宗教。盡管清教徒表示不滿並試圖反抗,伊麗莎白還是堅決將其貫徹了下去。在她當政期間,還改良幣製,承認西班牙公司、勒凡特公司、威尼斯公司、東印度公司發展國際壟斷貿易,頒布《工匠法》、《救濟法》等促進就業的法律。
蘇格蘭女王瑪麗是羅馬天主教的忠實信徒,如果伊麗莎白有什麼意外,她將有可能成為天主教英國女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伊麗莎白將由於政治壓迫來到英格蘭避難的瑪麗控製起來,但沒有貿然消滅這個政敵。在被禁的19年裏,瑪麗多次曾參與叛亂陰謀。1587年,伊麗莎白終於迫不得已將其送上了斷頭台。
在軍事上,伊麗莎白即位起就不斷壯大英國海軍。1588年,英國與西班牙無敵艦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海戰,英國以徹底勝利樹立起世界頭號海軍大國的地位。
伊麗莎白也是一個優秀的外交家,她較好地處理了英國和周邊國家的緊張關係,使其為英國的發展服務。除此以外,英國在此階段還湧現出大量的文學家如莎士比亞、斯賓塞等,哲學家如培根,探險家如環遊地球的弗朗西斯·德克雷爵士,以及許多藝術家、科學家等等。可以說,伊麗莎白當政的45年(1558—1603),是英國文藝複興時期文學藝術發展的黃金時代。英國在這位女王的領導下成為世界上不可一世的強大帝國。
伊麗莎白知識淵博、天生麗質、高貴典雅,具有幽默感,也不乏追求者,但在婚姻殿堂前,她卻選擇了終身不嫁。伊麗莎白先是婉言拒絕了西班牙菲力普二世的求婚,後又回絕了法國皇太後凱瑟琳·德·美第奇的三個兒子,接著是瑞典國王艾立克、奧地利大公爵查理、薩伏依王世的腓力伯特以及蘇格蘭的阿蘭子爵等等。關於伊麗莎白一世為何拒絕魚貫而來的求婚者,人們對此有種種猜測:為國家奉獻一切;不願做政治聯姻的犧牲品;受到母親悲慘命運的影響;吸取同族姐妹婚姻的教訓……但事實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我和國家結婚。”不管怎樣,伊麗莎白女王無疑是英國曆史上最值得人們關注的一位極富才能、政績卓著的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