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周末,這家公司的某主管也出人意料地脫掉西裝,穿著比年輕職員更休閑舒適的衣服來上班。在此之前,年輕職員都非常敬畏這位主管,把他當成老前輩,很少與他溝通。然而,自此以後,年輕職員對待這位主管的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每隔幾天,就會主動找他商量一些事情。其實,這位主管也是利用了服裝的相似性來暗示下屬,自己和他們非常相似,從而拉近了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有利於工作中的溝通。
要想暗示自己和對方非常相似,除了穿著和對方相似的衣服之外,還可以模仿對方的身體語言,效果也是很好的。
日本心理學家澀古昌三教授經過研究發現,當兩個親密無間的人在一起交談時,不管是微笑、點頭、視線的移動還是手部的動作,都是一致的。例如,在飯店裏相對而坐的兩個人,當一個人開始夾菜吃的時候,另外一個人也會跟著拿起筷子夾菜吃;當一個人開始喝飲料的時候,另外一個人也會跟著喝飲料;當一個人拿起餐巾紙擦拭嘴巴的時候,另外一個人也會跟著拿起餐巾紙。
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兩個人的情緒會互相影響。澀古昌三教授還發現,與親密的人一起坐在沙發上時,兩個人會不約而同地保持相同的坐姿。同樣的道理,當很多人圍坐在圓桌前開會時,意見相同的人往往保持同樣的姿勢。
在一項實驗中,研究者安排兩名人員進行短暫的接觸。其中一個人是研究助理,她的任務是模仿另一個人的行為——假如另一個人雙手抱在胸前,雙腿盤起,席地而坐,那麼,研究助理也必須如實照做。在另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沒有要求助理模仿對方的行為。結果顯示:實驗對象更喜歡模仿自己行為的助理,覺得和她的相處非常愉快。
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無意識地喜歡一個“看起來和我們一致的人”。這是因為,隻有保持一致,才能產生信任;隻有彼此信任,才能夠更好地相處。
反過來說,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要想讓對方產生親近感,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做出和對方一樣的舉動。簡而言之,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麵模仿對方:
(1)動作、姿勢一致:如果他把一隻手插在口袋中,那麼你也可以依葫蘆畫瓢,把一隻手插進口袋裏;如果他做了一個手勢,那麼,你也可以在稍後的時間裏“碰巧”做一個相同的手勢。
(2)說話方式一致:盡量和對方的語速保持一致。如果對方說話特別慢,聲調舒緩,那你就應該模仿他,盡量慢一點兒,放鬆一點兒;如果對方語速很快,那麼你就加快自己的語速,與他保持一致。
需要注意的時候,在模仿對方的時候要注意掩飾自己模仿的痕跡,最好不要讓對方覺察到。否則,對方就會對你產生反感,覺得你別有用心,導致最終的結果事與願違。所以,無需時時處處地磨坊,隻需要在言行舉止的某個方麵和對方有默契感就行了。
6.批評同類錯誤影射對方的錯誤
在生活中,有人在發現他人的錯誤時喜歡進行直接的批評指正,殊不知,這種直截了當的指責方式形成的壓迫性氣場會讓對方產生一種防禦心理,甚至招來對方頑強的抵抗情緒。如果能換一種方式,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往往容易奏效,原因在於這種暗示的方法讓批評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下進行,容易形成一種柔和的氣場,讓對方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並願意改正錯誤。
暗示批評的方式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方式是批評與對方所犯的錯誤相同性質的錯誤,從而含蓄地指出對方所犯的錯誤,間接地表達你的指責和不滿。由於所批評的錯誤與對方有同類性,因此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會意識到你的責怪之意。然而,因為沒有針對性,所以,即使對方有不同意見,或者有其他想法,也不會直接反駁你。在感受到你的意見和不滿後,對方所能做的就是主動地加以改正。
汪涵和杜麗不僅是同桌,而且是同班同學,還是一個小區的鄰居。因為緣分這麼深,所以他們每天都結伴上學、放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