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卡米洛·加富爾(1 / 2)

卡米洛·加富爾(1810~1861年)是意大利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撒丁王國首相,是堅持皮蒙特王國統一意大利路線的主要組織者和執行者。統一後意大利王國的第一任首相。

加富爾生於意大利都靈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位侯爵,任都靈市警察局長。母親亞代爾是瑞士日內瓦一個伯爵的女兒。力口富爾家族是典型的封建貴族,一切都嚴格遵循封建禮儀,連吃飯時的座位都嚴格分上下、主次。加富爾雖是貴族後裔,但因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自由派思想,對這些守舊的保守派做法十分反感,經常加以熱嘲冷諷。

他父親為使加富爾日後飛黃騰達,躋身於統治集團的行列,便在他10歲時把他送進都靈陸軍學校學習。加富爾聰明好學,學習了6年,於1826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被授予工兵少尉的軍銜。他不習慣嚴格單調的軍事紀律,並經常流露出自由主義思想,特別是對法國的七月革命持同情態度,因此受到調職處分。加富爾一氣之下,於1831年辭去軍職,周遊法國、英國、比利時和瑞士等國,學習和研究政治、社會和經濟問題。他在巴黎和倫敦,結交了許多政界要人。他在學習中,確認了英國的社會製度是最後的製度,決心在意大利也推廣這種製度。

1835年,父親擔任都靈市長,他對加富爾的政治觀點不安,為阻止他參加政治活動,便讓他經營家族的莊園。在經營農莊中,加富爾努力把在英法學到的近代農業科學技術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他改變了落後的中世紀傳統的耕作製度和方法,廣泛采用一些新式農具和化學肥料,大大提高了農莊的產量。他把糧食運銷國外,積累了可觀的資金。然後他又投資辦了一個輪船公司和化學工業公司,開辦了一家蠟燭工廠,還從事鐵路建築業,創辦了都靈銀行和熱那亞銀行。很快他便在皮蒙特的經濟界中享有很高聲望,他的經濟活動也推動了整個皮蒙特經濟的發展。

加富爾不滿足於在經濟上的成功,他更熱衷於政治。他不滿意大利的政治分裂以及奧地利的民族壓迫,決心為意大利民族解放事業作出貢獻。於是1847年他和好友巴爾胡男爵在都靈創辦了(複興報),他利用這家報紙宣傳英國的君主立憲製,主張以皮蒙特為中心,自上而下地統一意大利,鼓吹各邦進行資本主義的社會改革。他認為資產階級應和貴族結成聯盟,成為新意大利的政治支柱,在國家起領導作用。1848年1月,巴勒摩起義點燃了革命的烈火,加富爾滿懷熱情參加了革命,並當選為撒丁王國第一屆國會議員。他在第二屆議會選舉中落選,但第三屆又重新當選,並以雄辯家的威望在第四屆議會中起主導作用。他堅持進行改革,在1850年秋天被任命為農業、商業和海上運輸大臣,不久又任財政大臣。1852年,他升為皮蒙特首相。在這期間,加富爾實際上成了撒丁王國財政、經濟政策的決策者。他進行了稅製改革,大力發展工商業和農業,使撒丁王國經濟實力有了很大增長,他還大力擴充軍備,用新式武器裝備軍隊。並對教會勢力進行了某些限製。通過一係列改革,撒丁王國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都成為意大利最發達的地區,從而為撒丁王國統一意大利奠定了基礎。

這時的意大利,仍處在分裂之中。全意大利分為八個小的國家,除了撒丁王國保持獨立外,其他國家都處在外國勢力的控製和壓迫之下。其中奧地利占領了威尼斯和倫巴底地區,並駐軍意大利中部,是意大利民族最凶惡的敵人。在爭取意大利獨立運動中,加富爾反對民主派馬誌尼通過革命統一意大利的路線,他主張以撒丁王國為中心,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來統一意大利。他知道單憑撒丁這個小國的力量是難以與奧地利這個大國相抗衡的,而他又仇視和反對人民革命,因此他把希望寄托在某個大國身上。他利用了法奧矛盾把法國拉到自己一邊,假法國之手驅逐奧地利的勢力,完成統一大業。為實現與法國結盟,他在克裏米亞戰爭期間,派出不到2萬人的軍隊象征性地參戰,從而使撒丁以戰勝國身分出席了巴黎和會,大大提高了撒丁的國際地位。繼而他又以聯姻為手段使撒丁與法國結盟。1858年7月,法撒兩國皇帝在普隆比埃爾會談,建立了反奧軍事聯盟。法國支持撒丁統一意大利,但要求得到尼斯和薩伏依兩地作為回報。在國內,加富爾提出“意大利與曼努埃爾(撒丁國王)”的口號,得到意大利各地的響應,撒丁成了意大利統一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