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0年,海地人民揭竿而起,反對殖民統治和奴隸製度,掀起了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革命風暴。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海地人民終於砸碎了奴隸製枷鎖,擊退了西班牙和英國的武裝幹涉,打敗了拿破侖派遣的法國遠征軍,於1804年正式宣布獨立,創建了世界近代史上第一個黑人共和國,為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拉丁美洲人民樹立了光輝榜樣。這次革命的主要領導者就是斯巴達克式的黑人奴隸杜桑。
海地位於加勒比海聖多明各島的西部,1697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743年5月20日,杜桑出生於其北部布雷達種植園的一個黑人奴隸家庭。從童年時代起,就給種植園主放馬喂羊,終年從事艱苦的勞動,目睹奴隸們的種種不幸遭遇,對罪惡的殖民統治和奴隸製度充滿著強烈的仇恨。為了探求真理,杜桑學會了法語,並掌握了拉丁文的基礎知識。他刻苦研讀希臘史學家普魯塔克、羅馬哲學家埃皮蒂特以及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和雷納爾的著作,從中尋求革命的思想武器。
在1783年英屬北美殖民地獨立戰爭勝利和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直接影響下,1790年海地混血種人奧熱為爭取海地獨立,領導混血種人和“自由”黑人在海地角附近的唐冬種植園發動武裝起義,正式揭開了海地革命的序幕。1791年8月22日,海地北部平原的奴隸在布克曼領導下,於諾埃種植園舉行武裝起義,把海地革命推向新高潮。起義開始時杜桑已被提拔為布雷達種植園的管理人員,沒有馬上加入起義隊伍。在他的朋友、起義軍的重要領袖之一比亞蘇的動員下,於同年10月燒毀了布雷達種植園,率領千餘名奴隸,參加了讓·弗朗索瓦領導的奴隸起義軍,當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軍醫。由於他的軍事才能得不到施展,不久就轉到比亞蘇領導的起義軍中,成為比亞蘇的秘書和得力助手。
杜桑在比亞蘇起義軍中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謀略和政治才能。為了發動群眾,教育群眾,自覺地指導群眾參加革命鬥爭,他高舉“自由”的旗幟,指出:“自由才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明確地提出了“為自由而鬥爭”的口號。這一口號真正反映了廣大黑人奴隸的心願。他向起義軍官兵講述在海地實行自由將意味著什麼,以及在海地如何實行自由。他講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句句都說到黑人奴隸的心裏。杜桑還向起義軍提出采用遊擊戰術的建議,主張利用海地山高崖陡、樹密林深的特點,同敵人展開遊擊戰爭。當敵人大規模進攻時,起義軍應避其鋒芒,或分散,或轉移,同敵人來回周旋,在敵人疲勞時,再出其不意地襲擊、殲滅敵人。杜桑還教起義軍用棉花製作盾牌,抵擋敵人,保護自己,減少傷亡。杜桑提出的戰術行之有效,在起義軍中得到了普遍推廣,使法軍經常處於被動和挨打的地位。
杜桑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得到起義軍官兵的普遍稱讚。在比亞蘇的支持下,杜桑親自組織了600名起義戰士給予嚴格的軍事訓練。這支隊伍有勇有謀,能攻能守,不久就成為起義軍中的一支勁旅。在海地北部的莫爾內·佩萊等戰役中多次重創法軍,屢建功勳,殺得法軍聞風喪膽。法國殖民軍司令官拉沃說:“杜桑這個家夥到處都可以打開局麵!”人們由此就把他稱為“杜桑·盧維都爾”。“盧維都爾”,法語即“開”或“打開”的意思。
1793年春,法國革命逐步深入,震撼了歐洲各國的封建統治。英國、西班牙等國結成第一次反法聯盟,分別於同年3月和9月從東、西兩麵武裝進攻海地,企圖把海地從法國手中奪過來,以便霸占和瓜分它。西班牙當局裝出一副偽善的麵孔,勸導杜桑等領導的起義軍與它聯合攻打法軍,並不斷地向起義軍提供槍支彈藥。為了實現奴隸解放和爭取國家獨立,在敵我力量對比相差懸殊的情況下,杜桑決定利用法、英、西殖民者之間的矛盾,與西班牙建立暫時的同盟,共同打擊法國侵略軍。起義軍被編入西班牙的“補充軍”,杜桑被授予上校軍銜。杜桑率領的起義軍紀律嚴明,作戰勇敢,一舉攻克了海地北部的戈納伊夫等重要城鎮,在對法聯合作戰中起了主力軍的作用。